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时光知夏至 万物恣意长

今日我们迎来最长的白昼——夏至,这天阳气达到极致,养生需顺应天时,冬瓜豆腐排骨汤非常适合这个季节

夏至白昼最长,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

N见习记者 周婉怡 毛朝青 文/图

岁月悠长伴夏鸣,浮华褪尽荷飘香。夏至时节,蛙声阵阵,蝉鸣声声,稻花如白练,荷花别样红。

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此时,日渐升高的气温,宣告着仲夏时节的来临。正如“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所说,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在这一天,白昼的时间达到一年中的最长值,但在这天过后,太阳将走“回头路”。

虽然夏至白昼最长,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那么这天,福州的天气如何?古人把夏至分成“三候”,又代表着什么?在一年中阳气最盛的这天,我们应该怎么“养生”?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夏至的那些事儿。

夏雨隔田坎 雨骤来疾去

人们常说“夏雨隔田坎”,说的便是,夏至前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些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而福建最近几日的天气,很有着“夏至”的特点。

21—22日,福建省以阴有阵雨或雷阵雨天气为主,中北部地区将有中到大雨,部分暴雨,局部大暴雨。

而榕城21—23日将迎来阵雨或雷阵雨天气,其中22日雨势将达到最强,而在气温方面,颇有迎来“夏至”的气势,午后最高气温将升至35℃。22—23日气温会有所回落,在24℃~31℃。

夏至到阳气至极 喜阴生物渐苏醒

6月21日,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一年的最北端,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也达到全年峰值,这一天便是夏至。

在夏至这天,因为白昼达到最大值,阳气也随之达到了极致。据福州民俗专家邱登辉介绍,阳气的极致,使得下阴气开始产生,因此夏至的物候分为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在炎热的仲夏之际,一些喜阴的生物逐渐出现,而喜阳的生物却开始退缩了。”邱登辉说道,一候中古人认为鹿的角朝前,所以属阳。而夏至日阴气生,阳气开始走向衰落,所以鹿角出现脱落的现象。二候中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感到阴气的滋生,开始鼓腹而鸣。三候中喜阴的药草——半夏,它是一种喜阴野生中药草,因出生于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而得名。

夏至养生 顺应天时

人们常说“不过夏至不热”,过了夏至,才刚刚要进入炎热的夏天。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人们常常有了“苦夏”的症状,如困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陈慧云营养师建议,夏至养生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调息静心,二要夜卧早起,三要防暑祛湿。

长夏酷暑易伤津耗气,人们常常感到疲乏,也容易出现情绪烦腻。因此,要特别注意顺应夏天阳气旺盛这一特点,振作精神,勿生厌倦之心,使气宣泄,免生郁结。

由于夏至昼长夜短,阳气盛极,阴气初始,人受其影响,睡眠时间自然缩短,但这并不影响人体健康,因为顺应就是对身体最好的养护。同时,人们还应顺应一天之中的阴阳变化。陈慧云说道:“中医理论认为,午时(上午11时至下午1时)是一天之中阳气最盛、阴气初始的时刻,午时小睡半小时左右,可以很好地滋阴护阳,使阴阳平衡。”

夏至后特点是暑湿,雨季的到来和暑热的自然气候的结合之下,长时间的阴雨使湿气成为重要致病因素。很多人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呕恶、吐泻、腹痛甚至痢疾等胃肠道症状。所以,夏至后的长夏时节,饮食要清淡,少油腻,以温食、易消化吸收为主。

陈慧云介绍,冬瓜豆腐排骨汤是非常适合这个季节食用的。冬瓜有清降胃火、养胃生津之功,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之品,排骨有补中益气之效,三者合用煮汤,口味鲜,汤清宜人,利于清热,适合夏季食用。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