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节约集约用地 寸土生出寸金

曾经闲置的厂房,如今重获新生

盘活“沉睡”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N海都记者 罗丹凌

见习记者 周婉怡 文/图

7月以来,福州气温“热情如火”,位于连江县可门经济开发区的工业厂房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车辆来往穿梭,大型机械设备轰鸣,工人有序地忙碌着……这片厂房曾是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厂房及配套项目用地,总面积约50.78公顷,长期处于低效闲置状态。

2021年,连江县土地发展中心对该宗项目用地进行评估收储,随后重新规划、整合、招商、出让,分别于2021年4月19日、2021年8月3日重新出让给福建省恒创优品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优质企业,“沉睡”的土地经盘活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土地存量”向“发展增量”的转变,也同样在福清市上演。福清市镜洋镇有一宗面积为27.492亩的工业用地,因原用地单位经营不善,已空置20多年,成了“动工动不了、转让转不了、收回收不了”的“硬骨头”。

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福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靠前服务,与多部门探讨会商,形成处置方案,将疑难杂症逐个击破,让低效用地得以“彻底盘活”。如今,该宗地已被相邻企业方菱公司竞得并集中开发、重新改造利用,其主营产品在省内及周边省市市场占比率不断扩大,保障了国家及省重点项目建设所需钢构件产品的有序供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宗宗土地“重获新生”,正是福州市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有力体现。近年来,福州市坚持以园区标准化建设集约用地专项行动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土地集约利用高质量发展之路。

通过规划引领和政策扶持,深入挖掘存量用地,有效解决产业发展空间不足和低效厂房集约程度低之间的矛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优质产业集聚。科学布局产业用地,以片区龙头产业为重点,按照强链延链补链的思路,科学谋划全市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优先盘活利用存量土地,重点保障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用地。

据统计,近三年来,福州市累计摸排低效工业用地6641亩,盘活利用51幅土地3800亩,促进了11个项目635亩开发建设,8个项目218亩技改转型提升改造,6幅土地235亩腾笼换鸟,11幅土地2414亩收储收回,15幅土地298亩成片开发招商出让。福清、罗源通过收储后集中出让、并宗开发盘活低效用地的经验做法,被自然资源部列入2022年全国27个典型案例中。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福州将争取纳入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全国试点城市,用好支持政策,进一步盘活低效用地、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聚、提升发展效益,持续提升集约用地水平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