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到山野田间去 用青春丈量土地

2023年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

N海都见习记者 林雅璇 福建日报

7月14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文明办、省委网信办、省委教育工委、省民宗厅、省文旅厅、省河长办、团省委、省学联联合开展的2023年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武夷学院启动。

据悉,今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福建特色,组建110支省级特色重点实践团,动员15万名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12项专项活动。

采集土壤气体,帮茶农改良土壤

“采茶千万不能用指甲掐断,要用大拇指捻,再快速折断。”7月初,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红星屹立乡村振,茶香萦绕尤溪兴”实践队赴三明尤溪县。

7月10日上午,尤溪红茶科技小院里满是队员们忙碌的身影。初次采茶,每一位成员都兴致勃勃,根据“一芽两叶”的标准,小心翼翼地采摘茶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劳动,队员们箩筐满满、收获颇丰,但也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同学们不禁感叹道:“体验一上午就如此辛苦,茶农每天都顶着三十多摄氏度的高温辛勤劳作太不容易了。”

与此同时,另一批队员正在茶园里采集土壤气体,检测环境状况。为保证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队员们选择了不同茶区的样本点,覆盖了不同的土壤类型和种植条件。采集后,样本被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气体成分和浓度分析。据实践队员介绍,此次调查为茶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土壤改良方案,进一步提升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探寻闽江源,调查闽江水质

7月2日,闽江学院地理与海洋学院“河小禹”专项行动“保护母亲河、探寻闽江源”实践队来到建宁,探寻闽江正源,并沿江而下,对流域范围内的水生态环境进行调查。据了解,该实践队共4名成员,平均年龄19岁,是妥妥的环保“新生代”。

“这次开展探寻闽江源暑期实践活动,就是希望学生们在脚步的丈量和精神的洗礼中,深植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牢记于心、实践于行。”闽江学院地理与海洋学院教师张智说。

对闽江水质进行监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实践小队一行从闽江源沿江而下,分别在闽江流经的建宁县、泰宁县、宁化县、永安市、沙县区、延平区等地8个采样点采集水样,带回实验室开展水质检测,并撰写闽江沙溪和金溪河段的水环境、水生态状况调研报告。

为农产品设计外包装

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暑假,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海峡工学院“艺启赋能仙游行,共筑乡村振兴梦”实践团队师生一行23人深入仙游县石苍乡。

在调研当地特色手工艺品过程中,实践团发现当地居民热衷使用以天然茶油为原料的手工皂,但手工皂缺乏外包装以及商品logo。为此,实践队员结合自身优势,着力打造专属济川的天然茶油手工皂外包装。

此外,实践团队还发现村庄里仍存在一些发展中的盲区,如乡村道路的路标系统并没有彰显地方特色、道路系统不成体系、乡村主道路绿植配置尚未形成。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学院缪远教授、沈婧博士带领实践团队对当地乡村规划、古建筑活化进行调研分析,并将调研数据带回学校作为课题进行专项规划。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