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剩菜盲盒”,你抢到了吗?

新消费模式在福州悄然兴起,商家将打烊前未售出的食品,以“盲盒”形式在网上打折出售

N海都记者 林涓

见习记者 周婉怡

最近,“剩菜盲盒”开始在福州悄然兴起。顾名思义,“剩菜盲盒”是指餐饮商家将临期食品或当日打烊前未售出的食品,以“盲盒”形式在网上打折出售。“剩菜盲盒”不仅价格便宜,还颇有“未知”的乐趣,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蹲点购买。记者在一款小程序中看到,每天不定时便会上演一场食物盲盒抢夺大赛。

在“万物皆可盲盒”的今天,将“剩菜”与之组合,打开了避免食品浪费的新思路。那么,“剩菜盲盒”带来优惠的同时,是否也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市民 盲盒数量有限 “蹲点”拼手速抢

最近,到了晚上9点、10点,福州多家烘焙店中便会迎来一群前来取“盲盒”的人。他们走入店内询问盲盒取货点,出示取件码,便可以将专属于自己的“剩菜盲盒”带回家,而盲盒内的食物常常会超过盲盒的售价,因此吸引了不少顾客的青睐,陈先生便是一位食物盲盒购买者。

陈先生介绍,他是通过一款小程序购买的“剩菜盲盒”,在这个小程序上大多数为烘焙店的盲盒,价格主要分为11.9元和15.9元两种盲盒。“我买的是向阳坊11.9元的盲盒,到手一袋吐司、一个肉松面包和一块草莓蛋糕,十分划算。‘剩菜盲盒’对节约食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盲盒数量有限,“蹲点”“拼手速”轮番上阵。王女士是一名食物盲盒的爱好者,到目前为止,她已经购买了10次。王女士告诉记者,最近一次购买的是在13日凌晨0:10时抢的85°C11.9元的盲盒,里面装有三个面包,“每个店售卖的盲盒数量很有限,常常需要蹲点拼手速。盲盒的形式不仅让我省了不少钱,还解决了我挑选产品的纠结症”。

记者体验 只限到店取货 有店铺需凌晨抢购

记者发现,两款有关“剩菜盲盒”的小程序都是今年夏天刚刚入驻福州地区。在一款小程序中,目前福州地区的店铺以烘焙类为主,其中有不少知名连锁品牌店铺,例如向阳坊、安德鲁森、华丰贺氏等。而在另一款小程序中,可以原价3~4折买到“剩菜盲盒”。除了小程序外,在一些平台上也有“剩菜盲盒”的身影。

不同店铺上架盲盒、取盲盒的时间不同。有的店铺上架时间为上午10点,有的为下午2点,有的店铺甚至需要凌晨1点进行抢购。而大部分盲盒的价格集中在5~20元之间,取货的方式只能到店取货。

16日晚上7点30分,记者通过小程序购买了一份华丰贺氏(鼓西路店)的15.9元盲盒,于晚上10点30分前去领取盲盒。到店后,记者出示取货码并领取盲盒,发现盲盒里面共有三个面包,并无粘贴保质期。店员告诉记者,这些面包均为当天现烤产品,在两天内食用完即可。

专家 可减少食物浪费 需保证食品安全

“剩菜盲盒”带来优惠的同时,也有人担心食品安全隐患,尤其在夏季,如何保证“剩菜盲盒”的安全性?

记者查询了解到,今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其中规定,食品、化妆品,不具备保障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条件的,不应当以盲盒形式销售。

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刘名远教授表示,“剩菜盲盒”作为近期活跃起来的新商业模式,优势在于价格便宜、性价比高、购买便利和菜品神秘感,满足了消费者的实惠和乐趣的购买体验。“在质量有保障和监管有力前提下,食品盲盒消费模式减少了食物浪费,值得宣传推荐。”刘名远表示,对于食品盲盒消费模式,商家最需要做的是保证盲盒内的食品安全,提醒食品盲盒保质期和注意事项,依性价比和保质期匹配不同菜品,并提供必要售后服务。

律师 食品盲盒若引起不适 也需留证维权

那么,市民如果吃到有问题的食品盲盒应当如何维权呢?

福建新世通律师事务所吴晓珊律师表示,《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对于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消费者如果吃到有问题的食品盲盒可以先和商家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或拨打12315进行投诉。仍不能解决的,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商家赔偿损失,也可以不经过协商直接提起民事诉讼。

同时,吴律师提醒消费者,应当注重消费记录、医院诊断证明、证人证言、食物残留物以及检验结果等证据的收集和保存,以便成功维权。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