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为何与《长安三万里》深深共情

国漫《长安三万里》票房已突破十五亿;中青年李白配音演员凌振赫表示,“唐诗热”激活了我们身体里的文化基因

N央广网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年夏天,“唐诗热”被《长安三万里》点燃,那些我们曾背得滚瓜烂熟的唐朝诗句风靡全网。截至7月30日,国漫《长安三万里》的票房,在一片赞誉和质疑声中突破15亿元。曾在唐朝闪耀的李白等璀璨群星,历经千年,仍是“顶流”。为何有如此之多的人被电影感染?正如中青年李白配音演员凌振赫所言,“或许就是‘我们的DNA动了’,是从小种在我们身体里的文化基因被激活了。”

每个人都可以有

自己心中的李白

《长安三万里》官方账号发布的配音特辑中,凌振赫戴着耳机,立于麦前,手舞足蹈,李白行卷失败后挥剑泄愤转眼又哈哈大笑缓解尴尬的情节便通过声音传送到我们眼前、耳边。有网友评论:“凌振赫老师配得好,长得也好像李白!”

“诶,李白的形象可不是照着我设计的!”凌振赫连忙介绍,“课本中,中老年李白的画像倒推还原后,就有了片中年轻时的李白形象。”

作为“诗仙”的李白,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和图腾。动画中的李白,放浪形骸,天真烂漫。电影上映近一个月,关于李白的形象塑造有着不少争议。针对这些质疑,凌振赫回应:“我们塑造的是一个如此璀璨的形象,但也是个谜一样的形象,没有人知道一千多年前的真实的李白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在历史的缝隙之中加入了一些艺术化的处理,作为一部文艺作品,凝练人物特点的同时又不太过夸张,我认为是无可厚非的。但作品可以有千万种解读,每位观众心中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今人读诗

读的是我们自己

历代士人皆希望李白的人格是洁白无瑕的。有研究者认为,李白身上同时存在着三种生命状态:其一是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其二是世俗的理想和追求(这是最矛盾的,对功名富贵,他既渴望又视如粪土);其三是追求超越和“绝对自由”的生命本质。这三种矛盾复杂的生命状态糅在一个人的命运里,才造就了李白,一个普通人,却又是最伟大的李白。

能理解和不能理解的,无非都是后人的解读。“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走进电影院,我们看的是自己。凌振赫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完整观看《长安三万里》的感受:“就像涓涓细流,我感受到的是人生流逝给我们生命带来的无法抗衡和逆转的悲伤。”不同阶段的人生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感悟。当我们有了自己的阅历,看到某句话,读到某句诗的时候就好像忽然被很久之前发射的一颗子弹击中,激起了心中的诧异或喜悦,幡然醒悟。

“在录《将进酒》的时候,其实我什么都没想,因为《将进酒》我没法想一个具体的意象,我只是通过太白先生的这些字,结合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这首诗的理解,进行情绪的宣泄和表达,而不是去考虑太多的章法问题。今人读诗,读的是我们自己。”

“年少时看不懂,只懂侠骨柔情。待能看懂,已是中年身躯沉重。”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在《长安三万里》的影评中写道:“动画片里,李白失望到极致、与友人把酒言欢、一醉方休中吟诵的《将进酒》,被刻画为极美、极宏阔、极壮烈、极绚烂、极浪漫的升天画面。这或许是我看过的电影里最美的画面,但也是我看过的电影里最悲凉的画面。悲凉来源于两重:所有豪迈绚烂浪漫,都在遮掩自己的失意落寞;所有豪迈绚烂浪漫,都还在渴望未来的功成名就。”

如有机会回盛唐

想当黄鹤楼老板

《长安三万里》全片使用了48首经典唐诗串联故事。电影院中,可以看到许多观众穿着唐制汉服观看《长安三万里》,当那些熟悉的诗句响起,让人情不自禁在心中跟着一起吟诵。屏幕里的人走了出来,屏幕外的人走了进去,在某个时空有了交汇,谈天说地,彼此交流。诵读中华经典的魅力正在于此。

凌振赫分享道:“任何一篇作品,我们不可能把它还原到作者刚刚创作出来的那个状态。不妨把诵读的过程当作是交流的过程,理解诗歌,再结合今天的世界和自己的经历感悟,去跟古人对话,从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汲取力量。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的文化这么丰富,千万不要入宝山而空手归。”

凌振赫很开心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喜欢上这部电影,喜欢上电影里的诗歌,喜欢上诵读,但他并不主张过早地在技巧层面训练孩子:“小朋友能把字认全,字音了解清楚,意思弄明白就够了,家长不用过早地去训练小朋友所谓的诵读技巧,没有必要,重要的是理解。”

诗在,黄鹤楼就在。诗在,长安就在。凌振赫微微哽咽:“我们提起鼎盛就会想到唐朝,正是因为这些诗句,那个时代创造的诗句和文明太鼓舞人心了,太灿烂了。”

如果有机会回到盛唐,你最想体验谁的人生?

以李白的身份“去过”黄鹤楼的凌振赫,想要看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如何诞生,想要看看高朋满座,诗酒歌舞,和楼中悬挂的无数诗板,那些墨迹和诗句不仅仅是文人墨客写下的平仄,更是半个盛唐。凌振赫说:“当黄鹤楼的老板就挺不错,每日眼前皆是盛唐。”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