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通讯员 许陈玉
因输尿管反流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导致严重发育不良,今年9岁的男孩小希身高仅115厘米、体重仅20公斤,虽接受了手术治疗,但仍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幸运的是,他在不久前等到了匹配的肾源,并顺利完成了肾移植手术。
据悉,小希的成功救治案例,创下了我省低龄、低体重肾病终末期儿童肾移植手术的新纪录。
专家提醒,输尿管反流也可能导致儿童肾衰,应早发现早治疗。
9岁男童肾衰 幸运等到肾源
“孩子小时候做过手术,平时不爱吃东西,也比较挑食,个子比较小。”小希妈妈回忆起孩子病情时,十分心痛。据了解,小希曾因膀胱输尿管反流,在其他医院做过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在术后随访检查时,孩子被发现肾功能指标出现异常,血肌酐值非常高,短短几个月就进展成肾衰,只能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在肾移植登记系统完成登记后,一家人开始等待匹配的肾源。幸运的是,8月初,小希等到了来自一名15岁少年爱心捐献的肾源。福建省立医院肾移植团队接到通知后与时间赛跑,完成肾移植手术的各项准备工作。
破解“大马”拉“小车”难题 肾移植后孩子长胖2公斤
“儿童的肾脏本身就小,而小希体重仅20公斤,要将15岁少年的肾脏移植到他身上,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省立医院肾移植团队负责人、泌尿外科叶烈夫主任医师介绍。手术过程中,医师团队将供体肾小心翼翼地送至小希的右髂窝内。按照以往儿童肾移植手术方式,需要将供体肾动脉与受体髂动脉进行端端吻合,但由于小希的肾脏和血管比供体肾小非常多,团队用创新术式应对血管吻合位置的挑战,将供体肾动脉端吻合到受体髂总动脉端,有效解决了肾脏大小、血管粗细差异问题,保障了移植肾的血液灌注,顺利地完成了手术。
术后,重症医学三科的医护团队采用综合管理措施,根据血药浓度调整抗排斥方案,加快小希肾功能的恢复。一周后,小希转出重症医学科,返回儿外科病房。治疗团队严密监测肾功能、尿量各项指标,并根据血药浓度精准调整用药剂量。针对小希存在的严重营养不良,医护人员还为他量身定制饮食方案,将他“养”胖了2公斤。
输尿管反流也可能导致肾衰 应早发现早治疗
省立医院儿外科主任徐迪教授介绍,儿童尿毒症发病原因常为遗传性肾脏疾病,但先天性发育异常(如尿道瓣膜、输尿管反流)、免疫系统紊乱所致的肾炎治疗无效也会引起此病。
相比成人患者,终末期肾病儿童除了容易疲劳乏力、食欲下降、贫血、泡沫尿等表现外,还存在生长发育滞后的情况。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患有膀胱输尿管反流疾病,应尽早治疗,以免耽误病情而进展为终末期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