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今日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第一个教师节 她们有话要说

作为福州教师群体中的新人,初为人师的她们,怀揣梦想与热情的同时,对教学和职业规划也有新的思考

入职一年,黄亦晖老师变得更加从容

身为新人,陈露晴老师对工作充满期待

N海都记者 刘文辉

9月10日,我们将迎来第39个教师节。在今年秋季学期,一群怀揣着梦想与热情的“新晋”教师,迎来人生中的第一个教师节。他们有什么有趣的经历?难忘的故事?幸福的收获?9月9日,海都记者采访了福州三位“新晋”教师,了解她们的成长故事。

第一堂课,学会对职业的敬畏

“我从小就崇拜这个充满奉献精神和挑战的光辉职业。”陈露晴是今年晋安区第四中心小学新入职的语文教师。高中时,她遇到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体会到了一位优秀的教师将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当时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上大学时便选择了师范类专业小学教育。”陈露晴说。

一入校,陈露晴就遇到了新挑战——当班主任。“这是新体验,虽然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应接不暇,没有找到好的处理方法和技巧。”陈露晴坦言,不论是在时间分配、班级管理等问题上,她都还要沉下心来摸索出更好的处理办法和技巧。

虽是一名“新手”,陈露晴却是“有备而来”:“我希望能够巧练课堂教学基本功,在课堂教学设计、语言、手段、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的教学特色,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也会多阅读关于学生心理的书籍,还要做到爱学生,把学生当朋友对待,同时,多与学生家长联系,做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和陈露晴一样,来自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的数学教师陈韵娴也是从小就向往教师这个职业。“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从小对这个职业有一种亲切感。还在读小学的时候,班主任就经常让我在黑板上抄一些题目给其他的学生做,那时候就觉得能够站上讲台是一件很骄傲的事。”

新学期很快到来,陈韵娴的内心充满期待。用心记下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在学生不注意听课时摸摸他们的头以示提醒……陈韵娴说,她希望可以尽快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堂课。”陈韵娴告诉记者,学校为新上岗的老师制定了严格的备课、听课、说课规范,而正是这样对待教学的严谨和认真,让新手老师们对自己的工作多了一份敬畏,“我们立志,不仅要做教书的园丁,更要做育人的‘大先生’”。

“课前三分钟”

新实践有新收获

黄亦晖现任福州市台江区榕博中学历史教师,与其他两位老师不同的是,入职一年的她已由最初的“心怀忐忑”变得渐趋从容。

本科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2022年9月,黄亦晖作为头戴名校光环的青年学子,通过台江教育人才引进政策,加入教育事业,开始了自己的执教生涯。

回忆起初入职场,黄亦晖也有过很多的忐忑和不安。她坦言,自己是非师范毕业生,常常担心不能快速完成教师身份的转换,但她的顾虑很快就在入职后的一次次实践中消除了。

“我设置了‘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自由选择和历史有关的表演内容,并通过小品、你说我画、单人主讲等形式表现出来。通过给学生一定的展示平台,培养他们的口才和逻辑思维,也让他们对历史故事更加深刻。”说起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黄亦晖总结了不少经验,比起传统的课堂教学,她也十分注重实践教学。

此外,她也善于从身边资深教师的身上学习许多教学“干货”。“我经常和历史组的前辈们探讨教材,多听课,也经常向年段长和校领导讨教生管技巧,收获颇多。比如,课堂上讲得多不如讲得精;要和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距离,在课下保持互动等。”

对于黄亦晖来说,初为人师,她已初步体验到了这个职业中的酸甜苦辣咸,“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学生喜欢的课,将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采访对象供图)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