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5版:闽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藏在番仔楼里的渔村十二景

李文锦的画室

墙上的标语被保留下来

李文锦说,村子里的古厝是最好的写生题材

N海都记者 柳小玲/文 田米/图

位于泉州晋江市金井镇的石圳村,是闽南著名侨乡,也是一座风景怡人、民风淳朴的渔村。56岁的村民李文锦从小在这里成长,在外漂泊30余年后,两年前回到家乡,并在渔村里过起了慢悠悠的生活。他改造番仔楼开民宿,办画室,为家乡绘制旅游手绘图、油画十二景。9月13日,记者来此探访。

番仔楼里办画室

记录渔村生活气息

13日上午,记者来到李文锦的画室。画室藏身于一栋占地600多平方米的番仔楼里,中西结合的两层水泥砖石结构,极具南洋风格。楼内共有30个大大小小的房间,由主厝和护厝两部分组成,护厝里有一处极具闽南特色的天井,空间宽敞,通风舒适。

这栋番仔楼是李文锦堂亲的老宅。1947年,旅菲华侨李昭陵与李昭狮兄弟出资兴建了这栋番仔楼,此后,其后人均在南洋发展,老宅则留给家乡的亲戚帮忙照看。2019年国庆期间,李文锦回到家乡,决定将这处荒废的老宅重整利用起来。他用大半个月时间把整个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并重新安装布设了水电。

在番仔楼的装修上,李文锦也花了不少心思。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他在装修过程中仅对老宅破损严重处进行重新修复,并对墙面上颇具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标语进行恢复,把老宅复原得格外有年代感。

屋子的一部分被作为画室使用,李文锦每天就在这里画画。陈列在画室里的画作,有很多是关于石圳渔村的风景和人物。“这张画的是我邻居,那天海水退潮,他到海边收网捞鱼,我碰巧看到了,就用手机记录下来,回来后画了这幅油画。”李文锦介绍。记者看到,这幅油画自然地呈现出了当地渔民日常生活劳作的情景。

屋里的墙上挂着李文锦创作的石圳渔村十二景,有同一飞虹、岑下甘泉、南湖听潮、波梢红日、风车漫舞、巨龙出海、七彩仙岩、金蟾拜月、鲸涛拍岸、灯塔观日、百年成美、东西宝塔等,通过这些画作,一股浓浓的乡情扑面而来。此外,李文锦还为石圳村绘制了一张实用又好看的旅游手绘地图。

老楼承载着

华侨对家乡的眷恋

“我从泉州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毕业后从事设计工作,做过服装商标设计、装潢设计,后来又接触了园林装修、民宿设计。以前我一直在外工作,这两年开始想着回到家乡开一家民宿。”李文锦说。

回到家乡后,他想起了这栋番仔楼。“当时,在菲律宾的堂亲格外照顾家乡的亲戚,李昭狮的儿子与我父亲关系甚好,每年农历七月和年底都会给父亲寄来30块钱,补贴家用。”李文锦回忆道。这是一座承载着越洋艰苦创业的石圳旅外华侨对家乡的眷恋的番仔楼,这是一座富有时代感和几代石圳人乡愁的华侨别墅,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让更多人看到它。

“这还是一座有着70多年历史的番仔楼,曾为石圳侨乡的发展作出贡献。1949年底,番仔楼还作为石圳村(时为爱群乡)村部和民兵营营部。”李文锦进一步介绍,改革开放前,因生活条件限制,番仔楼每到夏天就成了村民们的避暑胜地。如今,当地年龄在50岁以上的村民一谈到番仔楼,脑海里皆是往日的回忆,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从前在这里发生的精彩故事。

将番仔楼装修后,李文锦先是做了一段时间的餐饮,后来做起了民宿。在外打拼这么多年,忙碌半辈子后,再次回到家乡,他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更愿意慢下来观察家乡的模样。所以,他选择用油画记录下一个个美好的渔村画面。随着来此处游玩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走进这座番仔楼,通过他的民宿、他的油画,感受渔村的自然风光和华侨文化的特质。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