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也有简称为“老黄”,是一种由于老年相关的视网膜黄斑结构功能损害,而导致中心视力进行性、不可逆性丧失的疾病。是60岁以上老年人群视力不可逆性损害的首要原因,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白内障和青光眼的第三大致盲元凶,也是国际眼科界公认的、较难治疗的眼病之一。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老年黄斑变性致盲者约占全球盲人的8.7%,全球每年约有50万人因为老年黄斑变性而致盲。
老年性黄斑变性有哪些表现?出现哪些情况要当心?能预防吗?一起来了解。
黄斑是视觉成像最重要的部位
所谓黄斑,是视网膜上中央区视觉最敏锐的部位,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眼底部位,因该区含有丰富的叶黄素而得名。
我们的视网膜居于眼球壁的内层,它就像照相机里的感光底片,专门负责感光成像。当我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通过眼内的屈光系统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可以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接收到电信号后分析处理从而形成视觉。而黄斑就是这部“照相机”成像的最关键的部位。
所以,当视网膜的黄斑区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对于患者的视力影响是非常大的,常常出现视物扭曲、变形,甚至是伸手不见五指。
是什么导致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生?其确切病因尚未明了,现有的临床研究认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可能与遗传因素、黄斑长期慢性光损伤、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营养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视物变形或中心有暗点要重视
老年性黄斑变性可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萎缩性(干性)与渗出性(湿性)两型。在老年黄斑变性中,干性型占了90%,但后者对视力的损害大于前者。
萎缩性黄斑变性一般起病较为缓慢,双眼的视力是逐渐减退的,但其后期可发展为更为严重的渗出性黄斑变性。渗出性黄斑变性眼底,由于新生血管的形成以及出血水肿,临床上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视物变形(表现为看直线物体时发现直线弯曲)和中心暗点(看东西时中心总有黑影遮挡),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出现中心视力完全丧失甚至失明。因此,该病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定期眼科检查早诊早治早防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病情发展并不可逆,且很难治愈。目前大多数的治疗手段都是针对湿性黄斑变性。
干性黄斑变性的治疗:由于干性黄斑变性直到晚期才累及黄斑中心凹,所以患者通常视力下降缓慢,不会出现急速的视力下降,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干性黄斑变性侧重早期筛查及早期预防。目前干性黄斑变性的治疗以抑制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营养神经等方法为主。
湿性黄斑变性的治疗:目前临床上最主流的方法是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发挥作用。但这些药物无法解决复发问题,因此需要多次注射。
哪些措施
预防老年黄斑变性?
1.50岁以上的人群要定期接受专业的眼科体检,如果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家族史,患病的几率会提升,建议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2.尽量避免与黄斑变性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吸烟者戒烟,保持一个相对健康的饮食与生活习惯。
3.避免长期暴露在阳光下,佩戴墨镜做好防光措施。
4.已经确诊的病人,定期随访检查十分重要,以防止病情进展和视力损害的加剧。对于干性黄斑变性,请每年访问您的眼科医生一次,进行完整的眼科检查。对于湿性黄斑变性,您可能需要经常(可能每月)进行随访。
(本文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王晓辉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