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薇
二胎妈妈给孩子喂奶,突然背痛厉害,上医院一查,竟然胸椎骨折了!再查,原来是骨质疏松症惹的祸!
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殊不知,近年来骨质疏松症已有了年轻化趋势!昨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骨科医生提醒市民朋友,不止中老年人,年轻朋友也应预防骨质疏松。
【案例1】
年轻妈妈突然背痛
一查竟然骨折
不久前,泉州35岁的小林平安诞下二胎宝宝。不料,一周前,小林突然背痛厉害,疼痛持续了两天,一直无法缓解,后来连喂奶都变得困难,前几天,她求诊于泉州市正骨医院。
检查结果让小林非常诧异——她竟然胸椎骨折了!没磕没碰也没摔着,就在家里喂个奶,怎么就骨折了?而接下来的骨密度测量提示,小林骨密度值极低,已经达到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这次自发性胸椎骨折就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
年纪轻轻,怎么会得骨质疏松症呢?接诊的骨病科医疗学科带头人谢庆华主任医师最终诊断其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骨折。需要警惕的是,这位妈妈哺乳期没有注意补钙,实际上,哺乳期消耗的钙量很多,比孕期更需补钙。
“临床上,因骨质疏松引发脆性骨折的患者挺常见的,以老年患者为多。”谢医生介绍。
【案例2】 追求极瘦少晒太阳 40岁白领也确诊
相对于二胎妈妈小林,泉州40岁的白领李女士的“确诊”更值得我们警惕。
最近,李女士老觉得腰酸背痛,晚上睡觉时小腿肚老抽筋,屡次被疼醒。前天,李女士前往泉州市正骨医院求诊。接诊的谢庆华主任医师一查其骨密度,发现远远低于同龄人,确诊骨质疏松症。
谢医生进一步询问李女士,“挖”出了病因。原来李女士为了保持身材,这个不吃那个不吃,营养明显不够,165cm的身高不到100斤。当初在哺乳期时,她同样没有补钙。她几乎一整天都坐在办公室,很少晒到太阳,平时运动量也少。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最终导致其患上了骨质疏松症。
【科普】 与工作和生活习惯有关 这些方面入手预防
“很多年轻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离自己还很遥远,但实际上,现在骨质疏松症有年轻化的趋势。”谢庆华主任医师指出,年轻人骨质疏松与他们的工作、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许多患者有这些共同点:过度防晒,钙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不爱运动;饮食不均衡,爱喝碳酸饮料、咖啡等刺激性饮料等。
谢医生解释,一般来说,骨量在25岁达到峰值,25岁以后开始慢慢走下坡路,女性绝经以后会有一个迅速下降的过程。峰值骨量相当于一个人的骨库存量,骨质存量越多,峰值越高,年老时骨质丢失就相对缓慢。所以,年轻时就应该关注骨骼健康,增加骨密度,峰值骨量越高,越有助于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谢医生建议,第一,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牛奶及奶制品、鱼虾、芝麻、豆制品、紫菜、海带、新鲜蔬菜等高钙食物。勿过量饮用浓咖啡及碳酸饮料。
第二,加强锻炼,多晒太阳。体育锻炼增加身体负重的机会,促进骨质形成,增加骨强度,让骨骼更坚硬。增加日光照射机会,促成维生素D的生成,促进钙吸收。
“如果出现腰酸背痛、身高变矮、容易抽筋时,应当意识到骨质疏松症的可能。建议50岁以后将骨密度筛查纳入常规体检中,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及时了解自身的骨骼健康状况。”谢医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