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福州高校内电动车骑行乱象频发

车满为患、不戴头盔、不按道行驶、超速、随意停放……针对电动车管理难题,部分高校相继出台管理办法限制校内车辆,但管理效果并不好

福师大学生没戴头盔骑行

福师大校内宣传戴头盔骑行

N海都记者 刘锦涵 蔡凯 文/图

近年来,福州各高校内的电动车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在电动车为广大师生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校园内骑行不规范、乱停乱放、交通安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校园之内的电动车事故也偶有发生。

近日,记者走进福州本地的几所高校,发现骑电动车出行成为不少师生的选择,但新的问题也来了:在上下课出行高峰期,校内道路拥堵、超速行驶、不按道行驶、不戴头盔、随意停放……各种乱象比比皆是。

那么,高校校园之内,难道电动车没人管吗?“电动车之患”又该如何避免呢?

现象

未戴头盔违规载人

校内电动车成隐患

如今的高校里,骑电动车的学生不在少数。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记者看到在校内的明德路以及周围教学楼、宿舍楼下都停满了电动车。

在师大校园内不少大学生骑着电动车,或前往食堂,或返回宿舍。记者注意到,不少地方虽有标识提醒同学们规范骑行,但大部分骑电动车的学生都并未戴头盔,其中还有不少骑车载人的情况。据知情学生透露,此前师大校园内曾发生过一起电动车交通事故,因此,本月起校方多次通知,在校内骑行须佩戴头盔。

对此,记者采访了福建师范大学宣传部门工作人员,他表示,让学生骑车记得戴头盔,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也注意到了校园内电动车的一些问题,现在相关职能部门正在牵头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记者在该校内也随机采访了几位骑电动车的大学生,一位同学告诉记者,最近学校有通知要求同学们在校内骑车时应佩戴头盔。“通知是通知了,具体查不查还没说。我们一直都戴着头盔,这也是为了安全考虑。”该同学说道。

对如何管理校内电动车,师大的郑同学也提出了看法:“校内电动车数量太多了,若不科学管理,不仅会为在校师生带来不便,更有可能产生安全隐患。在课间或上下课高峰期,大量电动车与机动车混行,特别是校内溪源路那一段,经常会堵车。为了畅通无阻,有人会骑到绿化带上。而校内的二手车数量也太多了,现在给车充电,更是一桩(充电桩)难求。”

走访

车满为患,高校在管但效果不好

记者走访了其他几所在榕高校,这些高校也存在与福建师范大学类似的问题。对于校内不断增加的电动车,闽江学院的在职教师陈老师表示担忧。陈老师说:“每年大一入学后,校内电动车都明显变多,我们开车时就特别怕碰着骑行的学生。”该校一位黄姓老师也告诉记者:“校内是‘车满为患’,有时候教学楼的人行道都停满了电动车,下课时都得找地方才能挪出去。前一阵子学校是有在管,但效果也不好。”

而在福州的另外几所高校内走访时,记者发现,相比其他高校,有些大学的电动车乱象更多:一些高校内的电动车不少是无牌照的,而另一些高校还有不少超标电动车在校园内行驶。

一高校管理者对记者表示,如何管理好校内电动车是一大难题。受限于实际条件,大多数高校都面临校内停车位紧张、车多桩少充电难、学生出行时间较集中等客观问题。此外,骑行电动车不规范、机动车与电动车混行、骑车未佩戴头盔等现象,都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举措

高校出台管理办法

确保师生安全出行

那么,福州高校该如何更有效地管理电动车呢?记者了解到,各个高校也相继出台管理办法限制校内车辆。

闽江学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此前学校向全校师生发放《闽江学院文明行车规范停车倡议书》,倡导安全文明绿色出行,引导师生员工遵规守纪,提高安全意识。其次,针对校园内电动车管理,该校推出了校内车辆识别码,学校通过识别码对电动车进行实名制管理,未办理校内识别码的一律不准入校,以缓解校内交通压力。

福州另一所高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今年以来该校推出多项电动车管理办法,在方便师生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问题。该负责人解释道:“学校已对电动车停放位置作了优化规划,将部分机动车位规划为电动车停车区。学校还新建了电动车充电桩,满足校内电动车的充电需求。学校还将加大校内‘小白’(校内公共交通用的电瓶车)的频率并增加路线,尽量满足学生用车需求。此外,学校正在积极探索创新管理办法,确保师生安全、便利出行。”当然,如何更为有效地管理电动车,各高校也都还在摸索。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