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长者食堂 让老人享幸福“食”光

2023年,泉州将“建设69个长者食堂”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经过一年努力,完成78个长者食堂建设,超额完成任务

归侨在长者食堂内吃到了地道的东南亚美食

N海都记者 董加固

食有所依,老有所乐,小小一方食堂,让老年人品尝到“幸福味道”。

“建设69个长者食堂”被列入2023年泉州为民办实事项目。一年过去了,项目进度如何?呈现哪些成效?连日来,海都记者走访得知——去年,泉州共完成78个长者食堂建设,成为满足长者需求的温馨家园,让老人“暖胃又暖心”。截至目前,泉州全市已补助建设193个长者食堂(助餐点),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完善,老人享受幸福“食”光。

【走访】 长者食堂内,“侨”味十足

日前,在洛江区双阳街道坪山社区的长者食堂内,社区的老人们吃上了一顿“侨”味十足的午餐。宽敞明亮的餐厅,干净整洁的厨房……归侨侨胞和当地居民在灶台前来回忙活,美味的土豆咖喱肉、蒜泥虾等东南亚口味的菜式摆放到窗口,再由志愿者一一端到老人们的面前。

这个东南亚风格十足的长者食堂,设于坪山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内,而中心也是由被当地人称为“大膳厅”的归侨侨眷公共食堂翻新建成的。据了解,坪山社区是有名的归侨社区,现有归侨侨眷600余人。

“现在有长者食堂给老人提供就餐服务,社区对孤寡、空巢老人生活上也很照顾,我们感觉很温暖,也很感谢对归侨侨胞的关心。”66岁归侨老人关伟良说。

洛江区民政局副局长华斌告诉记者,2023年以来,洛江区在双阳街道坪山社区、河市镇山边村、马甲镇杏川村、马甲镇蔡内村、罗溪镇洪四村、虹山乡白凤村新建6个长者食堂,有效提高洛江老人生活水平,让老有所养“触手可及”。

“食堂+学堂”,老有所乐成现实

在丰泽区东湖街道少林社区的“长者食堂”,临近饭点,食堂内端出了一道道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菜品,老年人们有序排队领取餐食,姜母鸭、茭白炒肉、手撕包菜、龙骨冬瓜汤、鱼头豆腐汤……除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食堂还为大家准备了饭后水果,荤素搭配、营养可口。

这个位于少林社区东湖新村小区内的“长者食堂”,总投资约50万元,由丰泽区源泉养老服务中心承接日常运营。食堂分为“就餐区”“书吧休闲区”“理疗区”等功能区,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0人进餐,每日可为150位老人供餐。社区针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推出了10元、15元、20元套餐和自助餐两种模式。同时,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对辖区内2户低保户家庭免费送餐上门。

“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800多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百来人,设立‘长者食堂’不仅能让老年人在安全、卫生、温馨的环境中享用餐食,同时也能和其他老年人交流沟通,增加社交活动,提高生活质量。”东湖街道少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蒋春莲表示,社区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快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结合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以“长者食堂”为起点,探索“食堂+学堂”模式,让老有所乐成为可能。

泉州市民政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今年,泉州全市计划再建88个长者食堂,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幸福“食”光。

【部门】 今年计划再建88个长者食堂

记者从泉州市民政局获悉,截至2023年6月底,泉州全市户籍总人口774.92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为128.67万人,占户籍人口比例16.6%,预计到2030年将达200多万人。2019年,民政部、财政部确定泉州市为中央财政支持的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泉州市民政局将长者食堂列入重点建设项目。泉州全市各县(市、区)因地制宜,依托现有的养老机构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有针对性地推进长者食堂建设,每个补助30万元。截至目前,泉州市共补助建设193个长者食堂(助餐点),其中2023年完成78个长者食堂建设。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