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黄晓燕黄晓蓉) 近年来,中小学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目前,泉州有不少小学午餐采用的是外包服务模式,由外包的配餐公司进行配送。泉州市政协委员、泉州营养健康协会会长林海云认为,部分企业配送的营养餐质量不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成长及口味需要。有的配餐公司出于成本控制、专业能力等因素,餐品营养配比、菜色搭配等均较为粗糙,无法满足孩子营养以及口感要求。再者,针对学生的满意度调查流于形式,较少引进第三方评价。虽然有的学校组织学生对午餐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和测评,但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体验和评价。同时,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未严格执行,校长或家长陪餐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或陪餐流于形式。
针对存在的相关问题,林海云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想法:
1.从严把好食材入口关,让孩子吃得放心。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协作,不断健全食品原料、材质、加工、全过程的监督、取样、追溯机制,加强事前事中监管,提高学生配餐质量,保证学生吃上放心、安全、营养的午餐。
2.完善营养配比和菜品搭配。
3.完善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要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每年同一个学校至少有两家配餐公司进行配餐,并完善与配餐公司的协议,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退出机制,促进配餐公司改善服务质量。
4.完善满意度测评机制,做好测评结果转化运用。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师生进行测评的单一测评方式,委托第三方、家长代表或者代表委员不定期开展测评。
5.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力量。学生的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问题光靠市场监督、卫健、教育等相关部门的力量有限,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力量,如在营养配比、烹饪方式、食材选择上可充分借助营养健康协会、餐饮行业协会、外烩行业协会的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