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地铁4号线后通段 江底硬核穿“山”

“洪金区间”过江段地质条件复杂,是国内罕见的高难度盾构区间,即将攻坚地下第三座“大山”,力争4号线后通段早日开通运营

项目上摆放着碎石及损坏的盾构机刀具、搅拌棒等部件

N海都记者 唐明亮 池修铭 文/图

近日,备受关注的福州地铁4号线后通段传来喜讯,洪塘站至金牛山站区间(以下简称“洪金区间”)右线盾构已顺利穿过地底第二座“大山”,右线盾构掘进总体进度突破64%,意味着距离4号线后通段全线贯通又迈进了重要一步。

“洪金区间”过江段位于两条地质断裂带交汇处,右线隧道(下游)全长1185.42米,需穿越地下三座坚硬如钢又支离破碎的“大山”,涉及27种地层,21种隧道断面,共66种地质组合形式,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是国内罕见的高难度盾构区间,该处施工被中国工程院卢耀如院士称为世界级的施工难题。

盾构施工难度极高 江面曾多次出现冒泡险情

据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福州地铁4号线1标盾构经理徐征杰介绍,“洪金区间”右线隧道穿越的第二座地下“大山”,处于两条断裂带交汇处最中心区域,盾构施工难度极高。

“这里地层的岩石异常破碎,盾构刀盘刚开始切削岩石,就发生大量碎石垮塌掉入开挖仓内堵塞环流,砸伤盾构机刀具和搅拌棒等部件,造成盾构机趴窝,无法前进。再加上断面内有辉绿岩脉的侵入,正面岩层严重风化,岩层自稳能力差,遇水软化极易形成大泥团塌落,堵塞盾构机的前闸门造成停机。长时间停机会导致盾构机顶部出现空洞,严重时与江水发生联通,引发江面冒泡险情。”徐征杰说,在第二座“山”掘进期间共出现6次江面冒泡险情,如果处置不得当将导致盾构机受困,江水回灌入隧道,造成危害全线网运营线路的严重后果。

为有效应对风险,防止险情恶化,福州地铁建立盾构施工风险专班,并邀请专家精准“把脉问诊”,综合分析后最终采用先进行“泥水仓填仓+江面注浆加固”,再带压开仓清理砂浆及垮塌大石块的方案处置险情。同时在盾构机上方江面设置应急救援船巡视江面情况,加强数据监测,为盾构施工保驾护航。

工人顶着水下高压

徒手清理大石块

“洪金区间的难,主要还在于极端艰苦的施工环境。”徐征杰介绍说,当大量的大石块掉入盾构机开挖仓堵塞环流影响掘进,就只能让工人开仓进行清理。

工人们要承受着在36米水下深潜的重压,徒手搬运大石块。由于每班次带压进仓仅容3人,时长5小时,扣除作业前升压1.5小时、出仓前降压2.5小时,有效作业时间仅1小时,仅能挖出0.1~0.2立方米石块。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在仓外,还需准备一位医师、安排应急队伍待命,持续向仓内输送新鲜空气,随时以防不测。

在右线穿越第二座“大山”期间,共开仓2300余仓,清理大石块550方。

据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福州地铁4号线1标盾构总工杨燚介绍,洪金区间右线隧道,距离贯通整体还剩余416.4米。根据最新进展,右线盾构机即将于1月底开始进入第三座“大山”,力争早日实现4号线后通段顺利开通运营。

据了解,后通段还剩下半洲站、建新站、洪塘站、金牛山站等4个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已全部完成。目前盾构区间仅剩余洪金区间右线正进行施工建设,其余工程已基本完成。待右线贯通以后,还要进行区间联络通道、金牛山站附属结构、铺轨、机电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装饰装修施工、接触网等施工,并逐步开展后续相关验收工作。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