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明确“红线”“底线” 从严处罚违规行为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福建省政协委员林常青提出六大对策建议,遏制违规充电乱象

N海都记者 梁展豪

实习生 王灵婧

近日,海都报针对福州市区内存在的电动自行车进楼进梯入户、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充电、私拉电线“飞线”充电等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飞线”充电十分普遍,当中的成因也较为复杂。多家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部门能够完善相关条例,规范细化电动车管理(详见海都报3月1日A01版)。

针对目前的“困境”,有什么较好的对策建议吗?记者采访了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福建省政协委员林常青。

充电起火事故频发,原因主要有这些

林常青表示,从目前来看,电动自行车充电起火事故频发,原因包括线路老化与电池短路、过充、电压不稳以及充电器不匹配电动车等多方面。目前,国内部分电动车厂商的产品质量整体还存在一些隐患,比如一些劣质充电器,没有过流过压超温断电保护,车主购买了劣质充电器或与原厂电池不匹配的充电器,容易引发故障。—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个体户,私自装配电动自行车销售,随意挑选线路和电池,加之不合理的装配工艺,缺乏质量保障。

林常青介绍,也有一些车主私自改动车内电气线路,私自更换大容量电池,容易导致电线超负荷、短路。此外,还有些车主将老旧电池继续使用,不同容量电池混合使用,也容易导致火灾。

六条对策,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带着对行业的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初心,林常青系统地梳理出了六个方面的对策。林常青建议:

一是,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应联合执法,聚焦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的痛点难点堵点,从生产、销售等源头方面划出“红线”“底线”,明确一定不能做、做了就违法违规的“禁令”,开展源头打击整治电动自行车非法拼改装行动,对违法生产和销售不符合新标准、未获得CC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非法改(拼)装车辆,销售劣质电池、充电器、头盔配件等行为从重从严处罚。同时,严禁未上牌或未经安检合格的电动自行车进入小区、商场、公共写字楼等场所停放充电;严禁驾驶非法改装、不达标、超标等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上路。

二是,督促各地政府部门,特别是街道办、物业管理企业严格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对于电动车违规充电行为进行常态化的巡查和整治,发现违规行为或对收到的投诉举报应及时响应处理,对违规业主进行口头警告,并以书面形式发出整改通知单,详细列明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整改的具体要求;对拒不整改的,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报告,并协助执法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和执法行动,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执行。

三是,要建设专用充电设施,推动城市规划中纳入电动车集中充电区域的设计与建设,推广智能充电桩,以科技手段监测充电状态,避免过充现象;同时,鼓励新建住宅小区及老旧社区改造时配套建设安全、便捷的室外电动车停车充电设施。

四是,推动智能集中充电柜建设,引入专业企业运营换电服务。建议政府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商业场所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柜,实现充电过程的安全可控,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电池状态,以换电代替充电,从根本上预防住宅区的火灾发生。

五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普及电动车充电安全知识,引导公众正确使用和维护电动车,严禁在室内或疏散通道等易燃部位充电。

六是,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及责任追究机制,鼓励业主举报违规充电和非法改装行为;对于因管理不善导致电动车充电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林常青说,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才能有效遏制违规充电现象的发生,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积极响应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