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到鼓岭品“闽中第一”贡茶

“半岩茶”与闽王王审知有密切关系,曾位列贡茶;鼓岭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在茶文化上下功夫,培育茶旅新业态

N海都记者 江方方

福州的盛夏,雨过天晴,云雾缭绕,鼓山北麓,连片茶园,满目苍翠。觅得半日闲,在山顶眺望闽江,一边吃着西式糕点一边喝茶。享受悠闲的时光,是百年前鼓岭生活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早已成为鼓岭中西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鼓岭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在茶文化上下功夫,打造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实施茶旅融合发展,实施主题民宿示范工程,培育出多种茶旅新业态和消费新场景。

同“武夷茶”齐名的贡茶

古道上茶亭遗址、记茶事石碑、旧茶园遗址、水晶山茶园,以茶命名的茶洋山景点,以及涌泉寺沿袭至今的普茶习俗等,无一不承载着鼓岭鼓山悠久而厚重的茶文化。

在鼓岭梅园还能追寻到古茶树,在舍利窟、芙蓉溪一带,鼓山主峰半山腰海拔400多米处。清代魏杰《吸江兰若废址》诗中有句“一名舍利窟,俗呼笊篱窟”,说的正是古茶园所在山谷的地貌,形似民间竹编的“笊篱”。四周松柏高耸,坡地中有6丛古茶树,从破碎的岩缝中生长而出。这里少有阳光直接照射,纯为天然雨露滋润,生长的茶叶味清色淡而芳香。附岩而生的10多丛古茶树经测定已逾百年,虽然历经沧桑,如今依然葱郁茂盛生机勃勃。

古茶园遗址的发现,证实了半岩茶生产的年代久远。当年清人魏杰留下诗作《茶洋山》:“孰意高山处,宽平万亩园。武夷茶可种,石鼓岫同尊。”彼时鼓岭种茶多如海洋,在鼓山种茶蔓延之后。

《鼓山志》阐述:相传闽王创寺时,人有罪谪居于此,使之种茶,以供香积。说的就是鼓山原有华严寺(今涌泉寺),到王审知时代,已寺毁僧散。梁开平二年(908),闽王重建寺院,并发配服刑犯人过去种植茶树,以茶叶收成供养寺院费用。这时期福州港口贸易格外发达,呈现“万国之梯航竞集”盛况,茶叶种植也应时迅速铺开,“海丝茶路”成为官府主要的财政收入。

而茶叶销路火爆,催生茶园由鼓山半山一层层扩种至山顶的鼓岭。王审知崇佛,也潜心爱茶,他将这片香茗打造出顶尖品牌——鼓山半岩茶,敬奉朝廷,一举成为贡品,与当时的闽北“北苑贡茶”、闽东“天山绿芽”,成为闽茶赫赫有名的“三大贡茶”。

鼓山茶从闽王王审知手里走上快车道,强劲越过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托举起茶洋山中西方文化的百年繁盛。

半岩茶“重振雄风”

鼓山茶为什么叫“半岩茶”,又称“柏岩茶”?近现代学者解释大致为二:其一,历史上茶园位于鼓山半山腰,所以叫“半岩茶”;其二,因茶树倚岩生长,福州方言“柏”谐音“bó”,即附着之意,又称“柏岩茶”。

自从唐代鼓山植制半岩茶,其茶史延续绵长,到明清时期发展鼎盛,清末种植面积扩大到凤池、茶洋山、鼓岭等地。民国时期,或许是因为福州茉莉花茶的兴起,鼓山半岩茶曾衰落过。但值得一提的是,鼓山半岩茶与武夷山岩茶曾有过互动交集的因缘。岁月流变,在涌泉寺藏经阁廊道仍有一方石碑侧面刻有文字,记录清同治年间,武夷山天心寺茶山隶属鼓山涌泉寺。

近年来,福州市鼓岭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联合大鼓岭景区的茶企以及海内外茶专家、茶人等,致力于鼓山鼓岭茶文化挖掘保护发展宣传推广,旨在讲好鼓山鼓岭“茶故事”。如您在鼓山鼓岭景区游玩寻茶,不时会发现,几处半山腰,几丛老茶树在争相吐芽;采茶时节,茶农义工们挎着茶篓,在赶时采摘。如今,在鼓山山脉,由涌泉寺延伸至凤池白云顶、鼓岭茶洋山,以及恩顶宦溪片区,仍有1万多亩的茶园及荒野茶;鼓山喝水岩以东的山路、弥勒院遗址等梯田上,仍有数十亩古茶园,爬满苔藓的石砌护坡,与古茶树交相辉映,景致唯美。

鼓岭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在茶文化上下功夫,打造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实施茶旅融合发展,实施主题民宿示范工程,培育出多种茶旅新业态和消费新场景。

“早午茶”圈粉引客

眼下在福州,鼓山鼓岭“这杯茶”不仅是传承弘扬闽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福州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午后暖风吹拂,带来阵阵茶香。距离古茶园遗址不远的地方,有处比较宽敞的平台,名为“吸江兰若”,此处岩壁上有《吸江兰若记》石刻,周边遍植梅树,正前方可望远处的闽江,旖旎风光无限。“吸江兰若”设有茶室,清静幽居,处处围坐着来自各地的游客:泡上一壶半岩茶,品味其芳香雅韵,感受凉爽山风轻拂,近赏满园繁枝盛梅,远眺闽江碧水星帆,无疑是人生极乐般的享受。清朝魏杰《吸江兰若废址》诗中记述的正是这里的事。

“越来越多年轻人通过茶文化,找寻诗意与远方。”福州市鼓岭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江敬挺对鼓岭的茶文化情有独钟,他认为,鼓岭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百年前来鼓岭度假的许多外国人就有喝下午茶的习惯,当下游客来鼓岭旅游度假休闲,下午茶、围炉煮茶等品茗休闲又成为如今的新时尚。而鼓岭的茶消费从传统走向现代,茶文旅愈加多元。现在,鼓岭的茶源地应接住这波流量,补齐配套设施短板,丰富茶类文创产品,让茶旅焕发青春活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