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女子跑步突然晕倒 只因多了个“心眼”

原来是心脏的卵圆孔未闭,平时一般无症状,但发病时也会引起大问题

不久前的一个傍晚,福州的李女士(化名)像往常一样外出跑步健身。年轻的李女士没有慢性疾病,也没有家族病史,然而,在当天的跑步过程中,她突然感到一阵头晕,随即晕厥倒地。幸好路人及时发现,并迅速将她送往医院急救。详细检查后,医生发现,这一切的根源竟是李女士心脏上多了个“心眼”——卵圆孔未闭。

心脏留“心眼” 容易被漏诊

卵圆孔是一种胎儿期的心脏结构,它位于继发隔的下缘和原发房间隔的上缘之间,形成一个自然的裂隙。这个通道在胎儿期非常重要,因为它让血液从右心房流入左心房,维持胎儿的血液循环。在胎儿出生后,随着肺循环的建立,卵圆孔通常会在出生后的一年内闭合。

然而,部分人卵圆孔并不会完全闭合。根据《中国专家共识——卵圆孔未闭的规范化诊疗》,3岁后仍未闭合的情况就被称为卵圆孔未闭(简称PFO)。因此,心脏上就像多了个“心眼”。

卵圆孔未闭通常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其中,经胸超声心动图无创且便捷,无需注射造影剂,可以发现较大且明显的卵圆孔未闭,较小的“心眼”可能会被漏诊。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是诊断卵圆孔未闭最敏感、最特异的方法,虽然无法直接观察分流的具体来源,但可以非常敏感地检测到微小的分流。

“心眼”一般不使坏 但严重时可致脑卒中

虽然大多数卵圆孔未闭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当血液分流量较大时,可能会出现疲劳、多汗、运动后气短,易患呼吸道感染以及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此外,卵圆孔未闭还与多种严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包括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偏头痛、头晕、晕厥、直立性低氧血症、短暂性视力丧失、心肌梗死、原因不明的外周动脉栓塞,以及潜水员的减压病等。

在正常的心脏中,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是完全隔离的,血液在进入动脉系统之前必须经过肺部过滤,以清除血栓和其他代谢产物。

如果卵圆孔未闭合,某些情况下如咳嗽、搬重物、用力排便、潜水、分娩或体位变化时,静脉系统中的血栓或血管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可以通过这个“心眼”直接进入左心房,然后流入动脉系统。这些物质可能到达脑部、心脏或下肢动脉,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如果进入脑部的小血栓可能引发偏头痛,而较大的血栓则可能堵塞脑动脉,导致脑卒中。

“坏心眼”可封堵 无须太焦虑

对于3岁以内的儿童,卵圆孔可能会自行闭合,因此通常建议定期随访观察。如果卵圆孔未闭没有引发任何症状,通常不需要进行治疗;但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首先通过静脉将导管引导到右心房,准确定位卵圆孔的位置。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在导管室中进行,医生在经食道超声的引导下,通过静脉插入导管,将封堵装置植入卵圆孔处。这种装置类似一把双面伞,在左、右房展开,从而封闭卵圆孔,阻止右向左分流。手术操作过程一般只需20~30分钟,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活动。

总之,发现卵圆孔未闭无须焦虑,绝大多数对人体无影响。但对于常规药物治疗中无好转的偏头痛、不明原因卒中患者可以由专科医生评估手术风险及获益高低后决定下一步诊疗策略。

(本文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汤丽珍、郭进建撰稿)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