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40版:国庆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从供销社店员到民宿老板

尤建人如今是一家民宿的老板

尤建人入伍时的照片

N海都记者 柳小玲

1982年,尤建人被分配到泉州供销社城东分社当一名售货员。在那个计划经济盛行的年代,供销社是乡村与小镇的经济命脉,也是连接城乡的桥梁。一份供销社的售货员工作,可谓是当时的“金饭碗”。

“今非昔比,国家富了,市场上吃穿用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品种更加丰富多彩,满足了老百姓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回忆起在供销社工作的日子,尤建人总是发出这样的感慨。

“彼时,供销社商品不丰富,我主要负责售卖糖、烟、酒、水果的柜台,国家指导商品统一生产、统一分配,老百姓只能凭票领取商品。”尤建人介绍。那时,水果很是紧缺,都是排长队才能买到的,并且不能挑选。“最便宜的一斤苹果也要3毛9,当时我每月工资只有37块。”

尽管如此,供销社依旧人声鼎沸,人们排着长队,购买想要的物品,每一笔交易都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期待与希望。“当时,这些东西对大家都是稀缺的,大家买到了都很开心。”尤建人说。

而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尤建人见证了城市的兴衰变迁。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市场经济如潮水般涌来,供销社的地位逐渐边缘化。1985年,为改善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泉州供销社推出售货员承包经营的管理模式。当时,每年都亏损4000多元的废品收购站作为试点率先承包,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废品收购站,觉得这个项目亏损太多,并且是又累又脏的活儿。

“我不觉得,只要肯干,都不会差的。”尤建人抓住了这个机会,将废品收购站承包了回来。那一年,他每天四处走访,寻找想卖废品的合作单位,又一边收购零星的废品,自己推着板车一趟趟地运载,回到站里整理一番后,身上又湿又脏。一年下来,废品站“起死回生”,竟然赚到了1万多元,尤建人转亏为盈。其他售货员看到他承包废品站也能挣到钱,也纷纷向供销社承包经营。

到了2000年,尤建人改营专收购废旧金属回收公司,他收购的范围越来越大,经常来往于省内外,这一做就坚持到了现在。在他的身上,大家能看到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精神特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天生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2019年,尤建人把自己在古城的家,打造成民宿,又成为一名民宿老板,迎接四面八方来的游客。“近年来,泉州文旅发展越来越好,抓住机遇,发展精品民宿,生意也会跟着越来越好。”

“幸福都是靠奋斗出来的。”尤建人说。从普通的售货员,到废品站老板,再到如今的民宿老板,尤建人的人生变迁,是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与抉择,在历史的洪流中,以自己的方式,在人生里留下深刻的印记。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