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27版:国庆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他携“长枪短炮” 见证广电事业发展

洪振天说,自己当年既要拍摄、写稿,又要编辑、制作

福建省首部闽南革命题材电影《闽南红二支队》开拍,剧本是洪振天创作的

N海都记者 杨江参

今年75岁的洪振天,是一名新中国同龄人。他告诉记者,在1972年,他幸福地完成了人生的三件大事:1月入党,6月参加广电工作,12月结婚。

“30多年前,南安电视台就诞生在溪美长兴路这座矮小破旧的二层小楼房里……”前不久,回到阔别已久的工作地,洪振天感慨万千。他从1972年开始工作到2009年退休,先后在华美村广播站、蓬华公社广播站以及南安县广播站工作,在广电战线上奋斗了37个春秋,从外线工到总编室主任,亲眼见证了南安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

洪振天说,原本广播站只有广播,没有电视节目,后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对更多更好电视节目的需求也渐渐显现。1991年2月,南安县人民广播电(视)台宣告成立;1994年国庆节,电视栏目《南安新闻》正式开播,标志着南安电视事业正式启航。

“刚开始,电视台没有自办节目,只有转播中央台等上级台节目,后来上级领导来调研,建议我们开设电视新闻,我和两位同事就前往福建电视台学习,回来就开始着手拍摄制作《南安新闻》节目。”洪振天说,当时台里只有2套摄录设备,一台15万元的摄像机、一台几千元的松下摄像机以及字幕机,用两张乒乓球桌搭在一起,就是他们制作新闻节目的场所。“在那个人手匮乏的年代,我们要‘一专多能’,既要拍摄、写稿,又要编辑、制作。”

洪振天骄傲地说,在大家的努力下,《南安新闻》越办越好,“从原来的每周1期增加到每周3期,2002年12月1日起,增加到周一至周五每天1期。”

2014年国庆节当天,洪振天被南安市蓬华镇政府邀请参加新中国同龄人的庆祝活动,当时他心情非常激动,就“为什么当记者,做了什么,留下什么”即兴讲了一段话,表示要发挥记者的优势,发挥余热。而他也确实如此。

2009年退休后,从小喜欢收集资料的洪振天,发挥所长,开始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老宅旧巷,搜集整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生动鲜活的《华美纪行》《蓬华民间故事》等纪录片和推文,再现华美村华侨漂洋过海、努力拼搏的精神。值得一提的是,他历经3年采访创作的福建省首部闽南革命题材电影剧本《闽南红二支队》,讲述了1932年至1936年活跃在安南永德区域坚持斗争5年的红军游击队红二支队的真实故事,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有着深远意义。

“人生能有几个52年呢!”洪振天说,从他退休以来,几乎每天都在看、写、拍、讲……还要与时俱进学习,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又非常充实。在南安市的多个革命历史展示馆内,他是个讲解员;在蓬华镇的古民居前,他熟知每一栋建筑的前世今生;在许多风景名胜区,他都是“金牌导游”。

他总觉得,人生在世,能持续做自己喜欢的事,开心就好。对未来的岁月,他还是那句话:“多干实事,少留遗憾。”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