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杨江参
“一起去捕捉月亮,像小时候捕捉萤火虫,想把它们养大,养成一个个白天……”这是诗歌《捉住月亮炖碗酒》,由洪少霖创作。43岁的他,在部队时就开始尝试写诗,即使陆续当了联防员、保安员、摩的师傅,也没停止对文学的爱好,这也为他后来从事的工作埋下了伏笔。他觉得,诗歌不用任何迎合,比较私人化,皆是或宽或窄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衍生,“歌词是诗,酒是诗,柴米油盐亦是诗”。
身高1.79米,有些清瘦,为人处事干脆利落,这是许多人对洪少霖的印象。短袖、短裤、拖鞋,是他夏天时的一大特征,洒脱而不羁。1997年,他在武警三明市消防支队工作,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从在部队的第二年开始,他便尝试写作。当年,他给福建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写信,那主持人把他写的信在广播中读了出来。
“1998年我参加抗洪救灾,获得了支队嘉奖。”回忆起自己的部队生涯,洪少霖如数家珍,那时作为战斗班班长的他习惯性地冲在火场第一线,1999年他还参加了省级阅兵。但闲暇时,他最喜欢的还是看书,在部队的三年时间里,他阅读了200多本书籍,获得过三明地区党的十五大知识竞赛第一名。
退伍后,他到某报社当了保安,并开始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福建日报》等不同纸媒上刊登文章,从此一发不可收。他说,起初发表一篇千字文章,稿酬约40元,后来涨到100元左右。至今,他已发表2000多篇文章。稿酬不定,有的一篇5元,有的一篇1000多元。他认为,能发表是对他写作水平的一种肯定与支持,他内心皆怀感恩。
公安部主管的《中国保安》杂志,曾在2013年第15期以《保安岗位熏陶出的作家》对洪少霖进行报道,并在杂志封面上刊登了他的相片。2012年,他获得了“泉州文学奖”时,多位评委曾对他说,其获奖文章中那句“肉体与精神颠覆着妥协”写得很好,那是对现实的一种深入与理解。
“喜欢名利,但不热衷追求,一切顺其自然。”这是洪少霖对生活的态度。许多朋友曾羡慕道:“你能把理想与营生相互结合,这一点显得十分难得,也很幸福。”他却对朋友们说道:“这些年来,赚到的钱不多,但却经常很开心。因为我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同时得到不少朋友的支持与鼓励。”
他曾为马来西亚、台湾、上海等地的游客在南安丰州做导游,介绍泉州地区历史人文;不时到不同学校,给“小记者”上作文课;不时为一些宫观庙堂,撰写碑文……如今的洪少霖,除了本职的图书出版策划要做,还有着诸多兼职,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当然,对他而言,最幸福的事情,是他的书籍被省市图书馆、档案馆收藏,是他的文章一篇又一篇刊登于媒体之上。
如今,这个保安岗位上熏陶出来的作家,已经出版了十多部文集,近日他正在筹划出版个人文史集《泉南石刻》《南安古塔》等。他将继续为泉州、南安的文史挖掘与记忆传承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