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6版:闽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他们捐赠泉州湾宋代海船模型

泉州造船师父子按出土古船复原尺寸1∶10比例,历经一年制作船模,捐赠给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里的宋代海船(博物馆供图)

复原的船模(博物馆供图)

海都讯(记者 吴日锦 通讯员 陈颖艳) 今年是泉州湾宋代海船考古发掘50周年,近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收到了一件特殊的藏品。10月25日上午,泉州造船师黄乌锥、黄东伟父子在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向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捐赠一艘精心复原的泉州湾宋代海船模型。

据介绍,黄乌锥、黄东伟父子捐赠的这艘船模,是按照出土古船复原尺寸1∶10的比例,历经一年的时间精心制作的。该船模长3.4米,型宽1.1米,型深0.38米,精确地再现了宋代海船的结构与细节,包括船体的尺寸、船板的拼接方式、船舱的布局、篾帆的制作等。据悉,在复原泉州湾宋代海船船模建造过程中,采用跟出水的泉州湾宋代海船相同的船材,如杉木、松木、樟木等木材,部分使用了稳定性较好的柚木,按照泉州湾宋代海船1∶10的比例开料。

据了解,黄乌锥出生于造船世家,12岁时跟从父亲随祖辈开始学中式木帆船的维修和建造,上世纪70年代在泉州造船厂曾参与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后船体的安装复原工作;2017年受聘为总建造师,为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复原建造“华光礁1号”沉船;2017年制作的船模《泉州湾宋代海船》获得首届中式船模展评大赛二等奖。

黄乌锥之子黄东伟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高级会员、宁波宝德中国古船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古帆船船模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传承人。

据介绍,泉州湾宋代海船被发现后,1974年6月9日至8月25日,在发掘队两月余的努力下,古船顺利考古出水。古船被发掘后,于1979年陈列展出至今。这艘宋代沉船不仅出土了大量的香料、药物、木牌签、陶瓷器等珍贵文物,其船体本身更是研究宋代造船史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船体残长24.20米、残宽9.15米,深1.98米,龙骨全长17.65米,船内有12栋隔壁将船分成13个水密隔舱,船壳用二三层船板叠合,用材以杉、松、樟为主,展现了宋代造船技术的高超技艺。《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报告》中推测古船复原后尺寸,船长34.0米,甲板宽11.0米,型深3.8米,最大排水量393.4吨左右。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