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黄晓蓉 黄晓燕
泉州是国家规划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发展已从规模快速扩张,进入到注重品质提升的整体转型阶段。对于中心城市建设一度比产业发展慢半拍的泉州来说,加快城市更新是必然选择,也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对此,民建泉州市委会认为,城市更新不同于旧城改造,更不等同于房地产开发,泉州要充分吸取一些城市的失败教训,避免在推进城市更新中大拆大建、急功近利,避免变相抬高房价、提高生活成本,而是要通过城市更新来系统解决住房品质、功能提升、设施完善、公共空间营造、城市精细管理等结构性问题,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
现状:推动城市更新,泉州大有可为
2022年,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泉州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政策,泉州推动城市更新恰逢其时、势在必行、大有可为。过去三年来,泉州在全省率先成立城市更新中心,以“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为抓手,系统性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累计新开工项目1816个,完成投资2600亿元,去年完成年度投资首超千亿元,多项指标位列全省第一。
截至2023年底,泉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70%,步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从国际经验和城市发展规律看,这一时期城市发展往往面临“城市病”,比如市政基础设施老化、交通拥堵、城中村人居环境较差、老旧建筑数量多且改造难度大等。
此外,申遗的成功,为泉州产业发展和文旅经济带来超高人气,也进一步考验城市承载力和建设品位。
2024年5月,泉州出台城市更新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城中村”安全隐患和人居环境治理等方面,启动实施一批城市更新项目,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
建议:让群众住在老小区,过上新生活
如何加快“品质泉州”建设?民建泉州市委会认为,可以从4个方面加强。
一、把“体检先行”定为城市更新项目的前置必备程序,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分类施策精准推进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改什么”“怎么改”,需要摸清城市家底,找准现实问题,需要通过城市体检来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二、把世界遗产价值嵌入城市更新框架,让社会受益于世界遗产,实现世界遗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应避免千人一面,要深入挖掘城市特色资源,探索定制化设计方案,推动功能要素与空间布局相适应。
三、把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有机更新结合,让群众住在老小区,过上新生活。建议泉州在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中,既要舍弃“大拆大建”的方式,也要避免只做缝缝补补的“表面文章”,要敢于突破“小打小闹”的传统模式,立足打造“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坚持地上一张图,地下一张网,将小区改造同水、气、电、热、通信等管网改造相结合,一体规划、整体建设。
四、把精细化“绣花”施工与城市更新实时融合,以全民监督和科技赋能推动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建议泉州在推动城市更新中,要明确建立统一的科学施工规范,做到交通组织微循环、居民生活微干扰、施工机械微型化、施工组织微扰动,保障施工安全、保障工程质量、保障工期受控、保障用水用电、保障上学上班、保障道路通畅;要建立群众举报野蛮施工平台,设立有奖举报机制,做到全民参与、共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