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通讯员 陈颖艳 文/图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多位艺术家联合在日本举办的“非常口”展览,让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舞台上名声大噪,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家海外“拓荒”的标志性转折点。1月11日,“非常口”策划人费大为保存了30多年的档案文献展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及晋江龙湖97号国际艺术社区同步展出。在一份一份珍贵的文献材料里,感受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国际视野。
策展人保存了30多年的珍贵档案
“非常口”在日本是一个随处可见的紧急出口标记,在中文里却有“非同寻常的出口,特殊通道”的意思。
据了解,“非常口”展览是1991年在日本福冈由“博物馆城市计划”举办的一场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展览由中国独立策展人费大为策划,“博物馆城市计划”创始人山野真悟是展览的制作人。
本次展览的文献主要来自费大为保存了30多年的珍贵档案材料,总共包含有2345份手稿、图片、录像等,另外也包括“非常口”的参展艺术团体“新刻度小组”的7257份文件。“非常口”展览的制作人山野真悟也为此次文献展带来了珍贵的实物收藏以及一些手稿、文献资料等。
此次文献展分设两个展馆,一部分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以“非常口”展览为主,另外一部分则在晋江龙湖镇福林村西区97号国际艺术社区,以参加“非常口”展览的新刻度小组的作品为主。“非常口”策划人费大为先生介绍,在此次文献展筹备过程中,主办方分别从该展览的策展人、制作人和艺术家那里获得了他们之间从未互相接触到的内容。通过这次展览的筹备和收集,这些故事首次被整合在一起呈现,是这次文献展的重要意义所在。它们有艺术家的作品草图和笔记,有艺术家和策展人、策展人和制作人之间的私人通信,有来自当时展览过程的历史性图片和纪录片,还有一些展览背后生动和感人的故事。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出的资料都是高精度的扫描件,并与原件尺寸尽可能保持一致,以还原资料本身的原貌。
当年的展览,在日本极具影响力
“该展览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重要亮相,也是中国早期当代艺术在海外非常重要的一个展览。”此次文献展主要策展人之一、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陈颖艳副馆长介绍,当年“非常口”展览的艺术家包括蔡国强、黄永砯(pīng)、杨诘苍、谷文达,以及代表新刻度小组的王鲁炎。以大型装置和实验性作品为特点,艺术家们不仅通过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汇,也为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
山野真悟则表示,当年的展览对日本的艺术界而言也是一件极具影响力的事件。尽管时光流逝,34年后的今天,他希望能与中国的朋友们一同回顾这场展览的意义。山野真悟希望能举办一个连接厦门与泉州的大型展,让这两个城市成为亚洲地区艺术交流的枢纽。
本次展览从1月11日一直持续至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