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22岁的福州小伙小黄(化名)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内分泌团队的帮助下,成功甩掉“肥肉”,实现华丽转身。半年时间里,他的体重从102.7公斤降至81.8公斤,不仅体态轻盈,备考状态也直线上升。
案例:严控饮食 体重也难再降低
22岁的小黄,最胖时体重高达120公斤,肥胖就像一个沉重的枷锁,给他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身心也承受着巨大压力。为了改变现状,小伙子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开始自行减肥。他通过节食严格控制饮食,拒绝各类高热量美食,3个月的时间里,硬是将体重从120公斤减到了102.7公斤。
然而,减肥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备考的压力袭来,他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同时又不能耽误学习进度。在这种情况下,体重下降的速度减缓,无论他怎么控制饮食,体重也很难再有明显的降低。这让小伙子陷入了困境,他既不想放弃来之不易的减肥成果,又担心备考期间营养跟不上影响学习。
小黄四处寻求帮助,最终慕名找到了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内分泌科曹莹副主任医师。
医生:“贴身”指导 半年科学减重40多斤
曹莹副主任医师详细了解小黄的情况和迫切需求后,为他制定出一套细致的减重方案,包括饮食、运动、心理支持等。
“饮食控制是减重的基础。”曹莹医师团队建议小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的比例。比如,早餐用全麦面包、鸡蛋和牛奶代替油条、豆浆;午餐增加蔬菜的分量,减少米饭的摄入量;晚餐则以清淡为主,避免吃太多油腻食物。团队还指导小黄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暴饮暴食。
在运动锻炼方面,团队为小黄制定了循序渐进的运动计划。从最初的每天散步3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加入慢跑、跳绳等有氧运动,每周进行3~5次。随着体能的提升,又增加了力量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运动不仅帮助小黄消耗了多余的热量,还让他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
在减重过程中,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当小黄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团队的医生和护士会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他们还会定期沟通,了解减重进展和问题,适时调整方案,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就这样,在专业团队的“贴身”指导下,小黄“咬牙”坚持了半年,成功地把体重从102.7公斤降至81.8公斤。
提醒:持之以恒至关重要
统计显示,肥胖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数倍。过多的脂肪会在血管壁堆积,导致血脂升高、血管狭窄,增加心脏负担,容易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
肥胖与糖尿病也紧密相关。相关研究表明,约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此外,肥胖还会给关节带来沉重负担,容易引发关节炎,尤其是膝关节和髋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肥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在这个以瘦为美的社会环境中,肥胖者常常遭受异样的眼光和偏见,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心理问题又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社交和生活,形成恶性循环。
“肥胖并不可怕,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付诸实践,就一定能够实现健康减重的目标。”曹莹副主任医师希望通过小黄的例子,给胖友们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