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近日的福州春意盎然,繁花似锦,市民纷纷外出享受春光。然而,记者从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获悉,近期由于福州花粉浓度持续走高,门诊接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明显增加。专家提醒市民,要加强对花粉过敏的重视与防范。
晴好天气“助推”
花粉浓度攀升
从2023年6月开始,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陈婷教授团队采用世界公认金标准的容量法,对福州大气花粉进行监测,从当年10月最后一周开始,每周二发布一份“福州花粉监测报告”。
从该团队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3月18日至3月24日,福州花粉浓度达到1102粒/立方米,日均花粉浓度为157粒/立方米,花粉浓度等级为高浓度。主要花粉来源于桑科、松科、柏科,尤其是前两种。
“与前一周相比,本周花粉浓度呈上升趋势。其中,3月24日那天,花粉浓度达到723粒/立方米,已到了春季花粉高峰期。”陈婷教授团队负责花粉监测的小岳介绍,花粉浓度上升主要与植物到了花粉播散期有关,近期福州天气持续晴好也有一定“助推”作用。
“感冒”持续不好
当心过敏性鼻炎
家住鼓楼区的7岁小朋友轩轩(化名),最近总是频繁揉鼻子、打喷嚏。起初家长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可吃药几天也不见好。到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详细检查后,医生发现原来是过敏性鼻炎犯了。
陈婷说,南方植被类型多样,虫媒花植物比例相对较高,气候湿润温和,花粉传播范围相对较小,相比华北地区的花粉浓度,福州是个不容易花粉过敏的好地方。但春暖花开时,家长若发现孩子有类似情况,还是要警惕过敏性鼻炎,及时就医。
很多人容易将花粉过敏与普通感冒混淆,进而延误治疗。陈婷教授表示,虽然两者初期症状相似,但仍存在明显区别。普通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病程一般在一周左右可自愈,除鼻部症状外,还常伴有头痛、发热、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而花粉过敏是由花粉过敏原引发,症状主要集中在鼻部、眼部和呼吸道,一般不会出现发热和肌肉酸痛,且症状会随着接触花粉而持续或加重,使用感冒药治疗效果不佳。
“错峰”出行
戴口罩做好防护
面对持续上升的花粉过敏情况,陈婷教授给出了一系列防护建议:1.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即上午10时到下午5时之间,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务必佩戴口罩或防护面罩;2.户外活动结束后,及时洗澡更换衣物,清除身上沾染的花粉;3.晴朗天气花粉浓度相对较高,降雨或4级风力以上时浓度会有所下降,可根据天气调整出行计划;4.了解适合自己的过敏缓解方法,如症状严重及时就医。
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可在花粉季来临前,在医生的指导下提前进行预防性用药。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减少尘螨滋生。加强锻炼,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有助于减轻过敏症状。陈婷教授提醒,若出现疑似过敏症状,不要自行用药,可通过专业的过敏原检测等检查明确病因后,接受科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