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王灵婧 文/图 实习生 何妮
“蘸点水”“称一称看这样重量够吗”“冷静,深呼吸,有什么事跟林老师说”……在福建省心启航助残帮扶中心“启航星工坊”的烘焙间里,10多位孤独症青年低着头,用指尖为饺子皮抹平褶皱,称重、包馅、塑形,辅导员则站在一旁细心教导,他们在为即将在4月2日正式开业的“星点心愿”手作饺子茶咖空间(以下简称“星点心愿”)做最后冲刺。
“星点心愿”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中路与凤凰巷交会处,这是福州首家孤独症青年手作饺子茶咖空间。2025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星点心愿”这个由特殊群体全程参与的创意空间,承载着让“星星的孩子”通过职业技能实现社会融合的温暖期许。
包出治愈温暖 “星”朋友学习新技能
25日,记者来到“启航星工坊”烘焙间,现场一共有10位“星”朋友和4位辅导员。
“慢一点,不要着急。”“不要把肉漏出来。”“星”朋友们穿着工作服,戴着无菌帽和口罩,用餐刀将馅抹到饺子皮上,然后折叠捏边塑形。
“哼,我不包饺子了。”一位“星”朋友打破了平静。辅导员赶忙安抚:“怎么了孩子,深呼吸,深呼吸,冷静,有什么事跟林老师说。”
福建省心启航助残帮扶中心理事长张秀丽在烘焙间外凝视着这些孩子,她向记者介绍道:“这些孩子,有的会发脾气,有的情绪不好,有的坐不住。饺子店里的员工都是我们训练得比较好的孩子,但是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情绪问题。”
“除了堂食,我们还训练了5个送餐员,他们正学着使用导航地图等新技能,尝试独立出行,为饺子店即将开启的外卖业务积蓄能量。”张秀丽说,送餐的孩子除了需要会认路和会使用地图外,还需要懂得沟通,遇到紧急情况懂得求助。
用饺子传递爱 门店暗藏“治愈密码”
“星点心愿”由福建省心启航助残帮扶中心投资控股,为了增加公众的认可,“星点心愿”还与知名饺子品牌合作。
开业初期,“星点心愿”将以特殊模式运营:10多位孤独症青年学员与6位特教辅导员组成团队,其人力成本是普通餐饮店的两倍。“正常店内有4位员工就足够了,而我们需要6位,因为我们的孩子,所以他们的工资会比其他店的高,还有医社保和十三薪,孩子也需要付工资,不能让他们白干活。”
尽管学员们已能熟练包出漂亮的柳叶饺,但蒸饺子环节、点单服务、保洁服务仍是新课题。因原训练基地无厨房设施,团队决定于3月28日启动试营业。“与其在教室模拟,不如让孩子们在真实场景中成长。”张秀丽说,当学员们得知可以去饺子店内上班时,兴奋地在工坊里雀跃转圈。
“星点心愿”的门店设计处处暗藏“治愈密码”:一面“生命艺术墙”陈列着学员们的画作,色彩斑斓间流淌着赤子之心;另一面“融爱福州”文化墙,用影像记录城市对特殊群体的温柔接纳;橱窗则如一个展示的舞台,让每位客人都能看见“星”朋友专注包饺子的身影。
□讲述
“这家饺子店,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
“我走了,我的孩子怎么办?”这是记者与孤独症孩子的家长聊天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现在有了这家饺子店,给了我们这些家长很大的希望,希望以后会有两家、三家这样的店。”林先生(化名)的孩子也是一位“星”朋友,他与孩子相差20多岁,很担心以后孩子谁来照顾,“他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希望以后对于他们能提供保障或者多一些对于他们的就业扶持或倾斜,我们也能放心”。
“‘启航星工坊’是我们租来的,主要做大龄孩子的职业转型和日间照料。”张秀丽说。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孤独症青年上岗就业,张秀丽打算开一家专门由孤独症青年组团营业的店,于是她考察了国内当下比较流行的几个项目,发现饺子相对简单,既能培养孤独症孩子动手的能力,又能减少他们放空的时间,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而且饺子能够生食外带,可以让更多的爱心人士购买孩子们的饺子。希望大众能关注到孤独症群体的无声渴望,助力孤独症患者及其家庭驱散阴霾,拥抱希望,共同走向充满善意与关怀的未来。”张秀丽说。
记者了解到,2024年,厦门市残联首创的星空咖啡品牌,联合有意愿安置孤独症青年就业的元点咖啡、尚萌集团开设两家咖啡店,先后有12名孤独症青年正式签订劳动合同,走上咖啡师岗位。在此之前,厦门也已试水“星缘艔工坊”“星语心愿工坊”“幸运星二手爱心商品中转站”“蚂蚁晴空”等孤独症谱系障碍者见习、实习和工作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