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常“怦然心动”的年轻人 或真有“心病”

心脏电路异常导致心跳狂飙,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应该早诊断、早治疗

“医生,我正开会时,心脏突然狂跳,感觉像要跳出嗓子眼,眼前发黑,差点晕倒!”近日,26岁的小林(化名)捂着胸口,心有余悸地向医生描述着。经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这是一种在年轻人中高发的“心跳失控”疾病。虽然这种疾病通常不致命,却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心脏电路“短路”,心跳狂飙至250次/分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由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引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简单来讲,就如同心脏的“电路”出现了“短路”,致使心跳瞬间飙升至150~250次/分钟,而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突发突止,心跳加速常常毫无征兆,有时可能自行恢复,或者通过一些简单动作就能终止,例如屏气、按压眼球等;二是节律规整,发作时心跳如同“秒表”般整齐,这与房颤的“杂乱无章”有着显著区别。

多因素诱发心跳“快进”,诊断分三步走

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脏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可能出现的症状,首先是心悸,患者能强烈感受到心脏剧烈跳动,甚至能听到“咚咚”的声响;其次是胸闷头晕,常伴有呼吸困难、眼前发黑;最后是身体乏力且多尿。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发作时出现晕厥、胸痛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并非无端发作,常见诱因有:心脏“电路”异常,比如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房室结双径路,这就好比先天的“电路”多了一条岔路;不良生活习惯,像熬夜、过量摄入咖啡或酒精、情绪激动等也可能诱发。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也是常见诱因。

因此,诊断一般分三步走:其一,心电图(ECG),在发作时能捕捉到典型心电图;其二,动态心电图(Holter),进行24小时监测,若检查时心动过速发作,便能获取更全面信息;其三,食道调搏,通过食道电极刺激心脏,诱发发作,进而大致定位“短路点”。

轻症可“紧急刹车”

重症要“根治手术”

当PSVT急性发作时,心脏就像被按下了“疯狂加速键”,必须立刻采取措施让它“刹车”。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或许能派上用场,比如Valsalva动作,即深吸一口气后屏气,然后像用力排便一样鼓肚子10秒,这可能会刺激迷走神经,让心跳恢复正常;或者用冷水敷脸,把脸浸入冰水中,寒冷的刺激也可能起到作用。

要是这些方法不管用,就需要借助药物的力量了。腺苷是一种起效非常快的药物,10秒内就能发挥作用,迅速抑制心脏的“疯狂跳动”,不过它可能会引发短暂的胸闷;β受体阻滞剂则更适合那些反复发作的患者。但如果患者的血流不稳定,情况比较危急,那就得马上进行电复律,医院急诊科一般都配备了除颤仪,它能通过电击让心脏恢复正常的跳动节律。

射频消融术是PSVT的根治方案,通过导管释放射频能量,精准“烧毁”异常电路,成功率超95%。现在很多医院都能熟练开展这项微创手术,术后1~2天患者就能出院,适合频繁发作、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合并预激综合征的患者。

别把“心悸” 当小事

年轻人千万别小瞧频繁心悸这个问题,它很可能是心脏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一旦出现心悸发作频率增加,伴随晕厥或胸痛,或者吃了常规药物也无法缓解的情况,一定要立即去医院。只有早诊断、早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关注自己的身体,才能让心脏重新拥有“稳稳的节奏”。

(本文由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 吴梅琼撰稿)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