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梁展豪 林诗榕 实习生 彭艺航 文/图) 随着气温回升,春日的气息逐渐弥漫,然而恼人的花粉也在空气中悄然扩散。记者从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眼科门诊了解到,近期因过敏性结膜炎就诊的患者数量显著增加,接诊量较平时增长30%。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眼科林泰南副主任医师提醒,春季是过敏性疾病高发期,市民需注意防护,避免接触过敏原。
上周末,福州的林先生夫妇去花海公园赏花,不料双双患上过敏性结膜炎,眼睛又疼又痒,次日两人的眼睑都肿得只剩一条缝,去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眼科就诊,被确诊为花粉引发的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体质人群的眼部结膜在接触花粉后,会释放大量组胺等炎性介质。”林泰南医师介绍,近期门诊中,约有30%的患者因过敏性结膜炎就诊,症状表现为眼部奇痒、红肿、流泪或分泌物增多,严重者还会出现畏光和灼热感。许多患者误以为是普通结膜炎,自行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结果延误了病情。
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并不是花越多越容易过敏,需要大家提高警惕的,并非杏花、桃花等外表靓丽的花朵。这些花的花粉颗粒较大,属于“虫媒花”,它们的花粉一般通过小虫子采集传播,并不容易引发过敏。而外表朴素的树木、小草等的花粉,才是花粉过敏的“元凶”。像柏树、松树等树木,它们的花粉量巨大,且属于“风媒花”,靠风传播,会漂浮于空气中,大大增加了人们接触并过敏的几率。
针对春季过敏防护,林泰南建议:市民要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室外的花粉、室内的尘螨等。如果需要外出,尝试选择空气质量较好的时间段,佩戴眼镜或太阳镜来降低眼睛与过敏原直接接触的机会。同时,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归家后,及时洗脸清洁,减少过敏原对眼部的刺激。
林泰南强调,春季角结膜炎的一般治疗原则是去除过敏原、免疫治疗和对症处理。一旦出现眼睛过敏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避免过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