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高血压控制不好 他“攒”出一身病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医生提醒,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N海都记者 刘薇

泉州陈伯觉得难以置信,平时没啥症状,怎么突然“生”出一堆病?心脏病、糖尿病、肾病、脑萎缩,一个个看着还不轻!医生说,这跟他不重视血压控制、随访大有关系!

2025年5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据了解,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高血压10多年不重视 导致多种并发症

“医生,我头晕、呕吐、肚子难受,是不是吃错东西了?”上周,泉州60多岁的陈伯赶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

急诊科医生一检查,吓了一跳——陈伯最高血压达240/120mmHg,属于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一问才知道,陈伯已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因为平时没有明显症状,他没到医院随访过,吃药也是有一搭没一搭,血压控制并不好。考虑高血压危象,陈伯当天被收入院。

这个诊断结果出乎陈伯意料,而进一步检查发现,他的肌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严重超标,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尿蛋白(+++)。此外,心脏彩超、头颅CT均查出了问题!

“诊断考虑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心脏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萎缩、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这一长串疾病,让王耀国主任医师的眉头越皱越紧,“因为患者高血压平素无明显症状,不重视血压控制、随访,还延误了糖尿病、肾功能损害和血脂、尿酸异常的发现和治疗,最终导致高血压危象、脑血管病、肾功能损害(尿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关注的是,不重视血压控制的高血压病患者很常见。

王耀国主任接诊的患者中,有一位83岁的李老伯,在50多岁时就查出高血压,却没重视,平时也没控制血压。前年,李老伯突发急性左心衰、尿毒症,虽然当时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但由于长期血压没得到控制,导致其心、肾等脏器都受到了损害。因为心衰、尿毒症、肺部感染等疾病,最近两三年,李老伯至少住院四五回;即使出院了,他也需要每周3次去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注意身体发出的早期警示

据了解,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如果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则可以确诊为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的40%以上,其中,约70%的脑卒中、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高血压可影响全世界1/3成年人,在我国,每3个成年人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王耀国主任介绍,目前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很多高血压患者平时没有明显不舒服,但身体内部的重要器官可能已经悄悄受到损害,正因为这种隐匿性伤害,高血压常被称为‘无声的杀手’。”王主任指出,不过,高血压并非完全没有征兆,一些身体信号需要注意,比如,出现头晕、头痛、胸口发闷、手脚发麻等情况。这些表现虽然不典型,但很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早期警示。

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 帮你把血压降下来

据了解,高钠低钾膳食、吸烟、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高龄、睡眠不足、负面情绪,是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压的基石。”王耀国主任建议“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即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健康睡眠、心理平衡、戒烟戒酒。

比如,饮食方面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日不超过5克,大约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的量,最好控制在3克左右。同时,要限制高热量和高脂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粗粮、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体重也要控制,还要合理运动,虽然运动对血压的直接调节作用是因人而异的,但是,运动除了直接降压作用以外,还可以降低体重,改善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缓解精神紧张情绪等,从多个方面对血压产生间接的影响,重点是要长期坚持。

“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要合理服用降压药物,这是血压达标的关键。”王主任指出,目前还缺乏针对高血压病因的根本性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服降压药。只有通过长期治疗,才可能使血压达到或接近目标血压,预防靶器官损害和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要坚持定期随访,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观察降压疗效,监测各种危险因素,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会获得好的疗效。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