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幼小”如何衔接 专家送来“通关秘籍”

王岩英: 福建省骨干校长、泉州市昇文小学书记、校长,鲤城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泉州市心理健康名师

阮传亮: 福建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泉州市政协常委、泉州市中医院副院长

N海都记者 吴日锦/文 林良标/图

“幼小衔接到底有没有必要?幼小衔接到底要衔接什么?”又到了一年级招生季,幼小衔接班招生信息满天飞。本周,不少家长拨打海都新闻热线968880,表达了自己的焦虑。6月24日,海都记者特意邀请泉州知名小学校长及知名中医专家,从教育学及医学角度把脉“幼小衔接”这些事。

注重做好孩子的“五好”培养

记者:很多即将上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家长会担忧,孩子没送去“幼小衔接班”,上学的时候会跟不上。您认为幼小衔接有必要吗?

王岩英:社会上的“幼小衔接班”大多侧重于提前教授小学的语文和数学知识。这种提前学习的方式,对不同孩子的影响各有利弊。小学是孩子正式系统进行知识学习的开始,相较于单纯的知识提前学习,注重做好“五好”的培养,能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者:您说的“五好”指的是?

王岩英:首先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其次是塑造孩子健康的体魄,第三要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再者训练孩子优雅的仪容仪表,同时支持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也很重要。

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学习的心态

记者:您是说,要将培养孩子的好心态排第一?

王岩英:是的,学习是一场长跑,好的心态才是好的开始。

1.培养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才能达到“心之所向,行必将至”的效果。父母可带孩子去孩子将要就读的学校看看,熟悉学校的环境。也进入学校的公众号去看看学校里的学习生活,和孩子一起查看学校开展的孩子喜欢的活动。还可以带孩子找一些优秀的学长学姐一起玩,向他们了解小学生学习生活给他们带来什么益处。

2.培养孩子对学习积极主动的心态,才能让孩子的学习真正发生。父母应持有积极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设定明确且具挑战性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个人的事情。上周泉州市心理学科基地活动中,孩子们在谈到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期待时,有的孩子是认同,有的孩子是焦虑,有的孩子是深深感恩。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原来,认同的孩子认为父母的期待自己是能做得到的;焦虑的孩子在学习遭遇挫败时,往往会受到父母的严厉责备甚至恐吓;感恩的孩子说,他父母的期待是“不求你成绩多少,只求你身体好,开心快乐”,这种期待让他有一种像风一样的自由,反过来,这样的孩子也会更加有上进心。好心态才有好作为,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学习的心态。

好的生活习惯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记者:很多家长也知道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很重要,但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王岩英:好的学习习惯、好的生活习惯其实是一体的,好的生活习惯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平时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带孩子进行适当的锻炼,每日至少坚持运动一小时。要有每天固定的亲子时光,可以聊天,可以阅读,可以运动,可以玩耍,可以学习……生活松紧有度,井然有序,学习也当使然。

大脑发育有节奏,不要盲目报班

记者:现在有些家长很卷,上小学之前就把孩子送去各种培训班,从脑科学的角度,您认为怎么样的培养,才是真的对孩子好。

阮传亮:现在许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早就给孩子上各种兴趣班、早教班,殊不知,可能会弄巧成拙,孩子大脑是有明确的发育节奏的。1~2岁,原始反射逐步整合消失,这时别急着培养兴趣,反射先练好。3~4岁,右脑优势发育阶段,此时是创造、想象、共情和专注的基础。4~7岁,左脑优势发展阶段,是逻辑、分析、表达、运算的基石。7~10岁,个性喜好基本定型。

所以,4岁以下,别谈“逻辑”。3~4岁,是右脑发育最优先级的阶段,这时最适合的兴趣班应该是跑跳玩乐、画画、涂鸦等创造性活动类的运动课。不要过早地教孩子识字、算数和逻辑表达。过早训练左脑导致右脑发育不足的孩子,长大后的他们或许逻辑表达很好,但在创造力、想象力、专注力以及情绪共情能力上会明显不足。这类孩子往往看上去更喜欢独处,不擅长团队协作与沟通社交。比如自闭症的孩子,通常都有右脑发育不足的问题。

4~10岁阶段,保持户外运动,逐步增加逻辑类、语言类的兴趣培养,两者兼顾,孩子才会全面发展,更容易取得成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