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7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三胞胎孕妈急性脂肪肝 紧急剖宫产

医生提醒,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发病急剧,出现恶心呕吐并伴有右上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三胞胎“组团”来致谢

N海都记者 刘薇 通讯员 吕秀云 陈春榕 文/图

“别吃了!现在必须马上过来终止妊娠,孕妇和胎儿都处在极度危险之中!”一通来自医院产科主任急切又严肃的电话,如同一记惊雷,拉开了一场紧急剖宫产大幕。

泉州34岁的郑女士没想到,一次再平常不过的产检,竟意外触发了一场关乎自己和腹中胎儿生命的紧急救援行动。孕32周的她,在产检时被查出患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情况岌岌可危。幸运的是,在医护团队争分夺秒的全力救助下,她成功通过紧急剖宫产诞下三胞胎,最终母子平安。

常规产检惊现危机 紧急手术化险为夷

上周,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N6产科的走廊格外热闹。郑女士一家抱着3个顺利出院的小宝贝来到护士站,将锦旗和鲜花送到医护人员手中。“真的太感谢医生们了,当时要是没有他们及时救治,后果简直不敢想!”郑女士感激道。

时间回溯到3个月前。当时怀孕快32周的郑女士在一次常规产检中,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多项关键指标出现异常。产科戴一红主任凭借丰富的经验,考虑郑女士患上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这是一种极为少见却异常凶险的妊娠期并发症,它发病急、进展快,不仅会严重威胁母体的肝肾功能,导致肝肾功能衰竭,还可能引发胎儿宫内窘迫,抢救工作必须争分夺秒!”戴主任当机立断,第一时间拨通电话,急切地通知并催促郑女士到院办理住院手续,同时详细向她说明了病情的严重性和危险性。

然而,当时尚未出现不适症状的郑女士,并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巨大危险,行动起来并不着急。见此情形,戴主任再次致电郑女士的丈夫,再次强调了疾病对孕妇和胎儿可能造成的致命威胁。当得知郑女士还在家里不紧不慢地吃饭时,戴主任心急如焚:“别吃了!现在必须马上过来终止妊娠,孕妇和胎儿都处在极度危险之中!”

郑女士一家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迅速办理了住院手续。医院随即启动紧急抢救预案。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以及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后,产科团队果断决定实施紧急剖宫产手术。最终,郑女士顺利剖出3名体重不足2千克的早产男婴。新生儿科及重症医学科团队迅速接力,产妇与早产儿分别在ICU和NICU接受积极治疗后,顺利转至普通病房。如今,3名可爱的宝宝得以康复出院。

早期症状易被忽视

定期产检至关重要

戴一红主任介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是产科特有的一种少见且病情危急的疾病,主要以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为典型特征,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的特点,严重威胁着母体和围产儿的生命安全。该病多发生于妊娠30~38周,尤其以妊娠35周左右的初产妇更为多见,发病率在1/20000~1/7000之间,母婴病死率曾一度高达75%~85%。

“AFLP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发病急剧,而且早期症状与普通妊娠反应十分相似,很容易混淆。从出现首发症状到发展为肝衰竭,平均只需要3~7天。”戴主任特别提醒,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一定要高度警惕:恶心呕吐并伴有右上腹痛;皮肤或眼白发黄,尿色深同浓茶;乏力、头痛、意识模糊(这往往提示可能出现了肝性脑病);出现出血倾向(像牙龈出血);短期内体重异常增加等。

据了解,目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普遍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孕期激素变化以及代谢改变等有关。虽然目前尚未发现明确的高危因素,但初产妇、多胎妊娠、子痫前期、体重异常等情况,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那么,该如何有效预防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呢?戴主任给出建议,关键在于定期产检。对于高危孕妇,在妊娠35~37周时,要及时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各项指标,以便尽早发现异常情况。一旦在妊娠期出现明显的乏力、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务必立即前往医院就诊检查。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