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慢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形象立言

—读《陈瓒绘画遗珍》有感

陈瓒画像

陈瓒《上天圣母传》

N俞芳 俞梦彦(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明清以降中国画坛出现了民间院体文人画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大潮流,它极大促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与提高。

福建古典人物画,明朝出现了李在、吴彬、曾熙,清朝出现了上官周、华新罗、黄慎,他们的古典人物画都具有融合之美且极具个性,在全国画坛产生巨大影响。晚清民国以来,李霞、李耕以及稍后的黄羲均为福建省内外著名的古典人物画大家,创造了福建省乃至全国古典人物画新的丰碑。

不久前笔者有幸拜读了《陈瓒绘画遗珍》画册,被前辈全面的修养和精湛的技艺深深打动,令笔者愈发静心地阅读和欣赏一幅幅佳作。令人深感到,像陈瓒这样的前辈,中年因时疫而逝,未及知天命之年,但其艺术已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成就,可以说,他真可谓福建省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的世纪遗珠。

融合民间、院体和文人画之长的艺术道路

陈瓒(1881—1927),字少倪,祖籍长乐,出生于福鼎,自幼喜好丹青,13岁鬻画奉母。他早年受教于在京返乡的画苑名师梁寿仁,后又随智永上人学诗文。他与当时画坛主流精英一样,走了一条融合民间、院体和文人画之长的艺术道路,不但具有很强的叙事性表达对象的造型能力,而且工写兼能,技法娴熟,画面重视意境捕捉,对人物山水花鸟均有建树,是一位全能型的职业画师。他的绘画与民众的生活需求和信仰密切联系。一年四季画茶箱、饼花、神佛故事、仕女、高士……他的艺术之路是在大量社会需要的创作实践中成长成熟的。他常以白描形式创作设计饼花如《八仙镇》《小上坟》《济公传》《三仙醉酒》,深受老百姓喜爱,作品曾被收录《中国民间年画百图》,从这些白描设计的饼花作品中大体可以看到和《芥子园画传》的渊源关系。

陈瓒的花鸟画遗作《一品富贵图》运笔轻松活泼,墨彩清新,造型简洁,构图精妙,吸人眼球,有任伯年之遗韵。山水画直追倪云林古风,作品《栖林烟雨图》以折带加披麻皴表现福鼎名胜栖林寺,并题以诗句,意境清幽。人物画《绿章夜奏》《红袖添香》《兰桥仙窟》《郑玄家婢》四条屏表现历史典故,以工笔技法为之,笔法设色精到,白粉运用尤有特色,具有清末仕女画类型化的特点,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意趣。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