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托育机构突然关门 家长无处退费

这家机构运营方为福州台江区蒙佑婴幼儿照护服务有限公司,已被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该公司还被指涉嫌侵权使用商标品牌

这家位于台江区的“智托帮”早教机构已关门

台江区蒙佑婴幼儿照护服务公司被指涉嫌侵权使用商标品牌

N海都记者 刘文辉

实习生 兰瑾 文/图

12月5日,福州市民林女士向智慧海都平台反映,她于今年7月为女儿在台江区一家名为“智托帮”的托育早教机构,花费27460元充值了半年的课程,目前还剩约一个月的课程。而她在12月4日接到机构老师的电话,“老师以个人名义告诉我们,学校领导都不在,学校开不下去了,无法继续提供课程。今天我们发现学校已经大门紧闭,家长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记者了解到,超过50个家庭受到影响。

记者走访发现,这家托育机构的运营方台江区蒙佑婴幼儿照护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目前该机构已人去楼空,也并无公示说明等。对此,主管部门台江区卫健局指出,此前该机构提交的材料不满足托育备案条件。而台江区市场监管局已将该机构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记者还发现,该机构涉嫌侵权使用商标品牌。

家长反映

近5万元买1年课程

只上了一个多月

这家“智托帮”托育中心位于台江区江滨中大道海润滨江花园门口。5日上午,记者来到现场发现,该机构大门紧闭,内部已人去楼空。据了解,该托育中心以0~3岁婴幼儿的托育和天赋早教为核心业务,主要有“全日托育”和“感统乐”两种课程。

当天,现场时不时有家长前来了解情况。据林女士介绍,家长们收到通知后,就立即建起微信维权群,并在群里接龙未消化课时的金额。据统计,有超过50个家庭需要退款,剩余未上的课程价值多达数十万元。

林女士告诉记者,今年7月份,她为孩子在“智托帮”托育中心充值了半年的全日托育课程,疫情防控期间,机构通知延课,她孩子目前还剩约一个月的课程。12月4日,她突然接到机构老师的电话,称负责人跑了,学校无法经营,后续的课程也不能继续上了。“我们马上联系负责人,但是她微信不回,电话也一直没人接。”

另一名家长郑女士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今年9月,家里为孙子购买了为期1年的全日托育课程,支付了近5万元的费用,但由于疫情原因,购课以来孩子只上了一个多月的课,没想到,现在托育中心突然关门了。

5日17时59分,家长林女士还给记者发来一个视频,视频中一辆吊车正在现场拆除托育中心的招牌等。

记者走访

机构拖欠合作餐厅钱款

法定代表人几天前刚变更

和家长一样感到突然的,还有任课老师和合作餐厅的厨师。

据机构老师小彬(化名)介绍,该机构设有3个班,一个班有十几名学生。之前的园区负责人于上周离职,此前只告诉他们马上会有新的负责人来接手,但未说明具体时间,他们也一直没有等到新的负责人。6位老师在内部商量后,决定都不去上班,想等待20日发薪日看看能否领到工资。

“我们两周前才和机构签约,给他们提供餐食和点心。签的是按月结钱的,这几天刚好月头,来拿钱发现找不到人了。”该机构合作餐厅的厨师表示,签约至今,对方定金、餐费、送餐费均未结付,4日他们发现微信已经被园区相关负责人拉黑,来到现场才得知机构关门的消息。

随后,记者多次拨打园区负责人杨女士的电话,均未接通。记者登录天眼查发现,台江区蒙佑婴幼儿照护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然而就在今年12月2日其法定代表人从潘喜姬变更为夏卫兵,目前该公司仍为续存状态。

记者还发现,“智托帮托育中心”的公众号于12月5日中午刊发了一则声明,其运营公司“本我文化发展(上海)有限公司”称,福州市台江区蒙佑婴幼儿照护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授权使用商标品牌,此前9月23日公司就向他们发送告知函,多次告诫后却仍在侵权使用,目前已经投诉至相关部门维权,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部门

托育备案未通过

已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对此,记者联系了主管部门,即台江区卫健局。工作人员黄先生告诉记者,“智托帮托育中心”此前提交的材料不满足托育备案条件,相关备案并未通过,“我们在日常也有对他们进行指导,要求他们做托育需要按照我们的标准来做。不过由于该公司在工商部门有注册,涉及的业务范围较广,因此卫健部门对其约束力较小”。

而黄先生也表示,若市民在提起诉讼的过程中需要相关资料证明,台江区卫健局可以提供帮助。

随后,记者还联系了台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林先生。他表示,这两天陆续接到关于台江区蒙佑婴幼儿照护服务有限公司擅自关门停业的投诉,辖区已经将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此外,该局建议投诉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林先生也提醒市民,应给孩子选择具备办学资质的机构。预付型消费,首先要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教育机构,要注意机构是否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是否有过行政处罚的不良记录;签订书面合同时,要看清楚合同的具体内容,包括服务项目、使用范围、有效期限、退款条件、违约责任,同时要特别注意终止服务和转让等限制约定,不可相信商家的口头承诺;面对力度大的优惠,应理性消费,避免冲动性消费;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保存好单据凭证,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或拨打12315维权。

福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吴波也提醒,消费者一定要选择正规机构,查看相关证照及资信;千万不要贪图优惠,进行大额充值,尽量少充值或者分期付账;当自身权益受损,注意收集证据,积极向相关部分求助,也可以及时通过诉讼维权。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